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錢少憂郁癥”這個詞?有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很奇怪這個詞,錢少憂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嗎?其實并不是,這只是一種調侃,是缺錢一族借用心理學名詞進行的一番自我調侃。為什么錢少會憂郁?絕大部分年輕人感覺哪哪錢都不夠用啊,能不憂郁嗎?
得了“錢少憂郁癥”的人,主觀上覺得自己的收入比別人低,生活條件比別人差,于是便產(chǎn)生的一種愁悶抱怨的情緒。
“錢少憂郁癥”的“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
1.愁悶
由于經(jīng)濟收入相對不足,消費欲望經(jīng)常得不到滿足,這樣就產(chǎn)生一種憂慮、郁悶的情緒,總覺得很多事情都令人發(fā)愁,整天唉聲嘆氣,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活得很累。
2.抱怨
認為自己活得比別人差,覺得世界很不公平,所以一談起經(jīng)濟問題便憤憤不平、抱怨不止,好像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3.自卑
認為自己事事不如別人,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暴自棄情緒,不愿到公眾場合參加公共活動,不愿交往,喜歡幻想等。
其實,錢少,人不一定真的憂郁。世界上也有安貧樂道的窮人,他們不覺得錢少是什么問題;還有承認錢少是個問題,但卻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增長財富”上的人,他們也不覺得憂郁。
真正會得“錢少憂郁癥”的,其實是那些把錢少當做大問題,并且看法和行為都很消極的人。
錢的多少和自尊心密切相關!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金錢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很可能是通過“自我”產(chǎn)生的,特別是與“自尊”的關系密切。理由是,擁有金錢的多少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評價(也就是對自己評價更高或更低),而自我評價的高低就影響了一個人的自尊。
那自我評價是受什么影響的呢?有心理學家認為,人有努力使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相一致的本能,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你怎么評價你自己這個人,你就會主動去尋找和你自己的評價一致的、別人的對你的評價,也更容易接受這些評價。
不過,當你認為在別人身上找不到你想要的評價時,你就可能會改變你對自己的評價。好比說,當你發(fā)現(xiàn)周圍的親人朋友都認為沒錢的人可恥,那么,在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下,你就可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從“我沒錢,我也不可恥”變成“我沒錢,我真可恥”。
這樣的想法就導致了自尊的降低,導致自卑的情緒。當你認為你即使努力想要改變現(xiàn)狀也很難改變時,就可能產(chǎn)生自暴自棄、抱怨不止、自我封閉等等的消極后果。
如何走出“錢少憂郁癥”
不做任何心理上的改變,也能擺脫“錢少憂郁癥”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錢多起來。也確有研究認為,提高收入能夠增強自尊。
假如你的錢暫時多不起來,你也可以先調整心態(tài)。因為研究表明,當金錢和自尊中一方較強而同時一方較弱時,兩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和補償。
啥意思?舉例來說,好比周杰倫去年自導自演的電影《天臺》中,天臺居民都很窮,但他們齊刷刷地認為自己就是比那些有錢人有良心,生活過得更簡單更快樂也更有趣,這就是拿出多一點的自尊來補償缺錢問題的一個例子;
至于有錢人自尊較低時的例子也順便舉一下,好比說,一個半身癱瘓的有錢人在感嘆“我怎么這樣不幸啊”之后,通常還會慶幸地想“還好我是個有錢人”,潛臺詞是“我有錢,即便我是個廢人,你們也不能看不起我”。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6961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4810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2282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9358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9719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