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秦女士(化名)是一所重點小學語文老師,一直忙工作,32歲才生寶寶。兒子5歲時,她就讓其上小學,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么考不到?!本枚弥?,秦女士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
今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了一封遺書,吃了大半瓶安眠藥自殺,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保住了性命,但被診斷為嚴重的抑郁癥。
嚴格的家長就能教出優(yōu)秀的好孩子嗎?
秦女士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從何時開始,100分成為了家長衡量完美的標準。我們小時候認為的好成績,如今卻成了班級里的中游學生。
不少家長對孩子越來越嚴格,那么嚴格不對嗎?本來家庭條件就不好,不應該逼孩子一把嗎?
關(guān)鍵在于嚴格一定是建立在愛的前提下,一定不是家長把自己全部未完成的期待全部施加于孩子稚嫩心靈,一定不是強行定義孩子的人生。
在短片《最好的教育是什么》中,小男孩語文不會,數(shù)學不好,哪怕媽媽再認真輔導,都沒有任何起色。
有一天,他拿了一張67分的試卷回家,媽媽終于忍不住了。她歇斯底里地大聲吼道:“從明天開始,不準出去玩,游戲不能玩,零食也不能吃,一定要把試卷上的題目全部答滿……”
看著孩子淚眼汪汪的樣子,心疼的母親最終還是忍不住了,或許孩子本不是那塊讀書的料,又或者只是自己對未來的焦慮全部都施加到了孩子的身上。
總之這一刻,媽媽變得于心不忍。媽媽妥協(xié)道 :“我不管了,你能學成什么樣,就算什么樣吧?!?/p>
從那以后,媽媽開始用陪伴代替催促,用鼓勵代替苛責,還認真學習育兒知識,她不再定義和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而是讓他成為他自己。
長大后的男孩,實現(xiàn)了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一名作家。
后來,他說自己十分感謝媽媽,他知道自己有很多問題,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孩子,但是他的媽媽接納了他所有的不完美。
這世界上本身就沒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
哪怕你再要求孩子完美,孩子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這世界上本身就沒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一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何況人呢?
當為人父母的我們在苛求孩子的完美的時候,有沒有追問過自己到底是不是個完美的家長?
網(wǎng)上曾有一段這樣的視頻很火。一位記者采訪父母和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相互打分。
記者首先是問父母:“如果給您的孩子打分,您會打多少分呢?”
爸爸媽媽們一個個開始細數(shù)起孩子的不足之處,然后遲疑地回答:“70分吧”、“85分”、“我覺得90分吧”……
而當記者問起玩耍的孩子們這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無一不揚起稚氣的小臉,驕傲地回答:“嗯,100分”,“我給媽媽100分!”……
在家長眼中,孩子都是有缺點的,十全十美的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而在孩子心中,每個父母都是完美的,是獨一無二的。
或許,當我們一再逼著孩子朝著100分看齊的時候,當好好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可以讓孩子拿到這100分。如果做的還不夠,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向你抱怨:“我班上一半同學的媽媽都完成100分的KPl,你為什么做不到;另一半同學的爸爸都是百萬富翁;別人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自己卻只能含著破調(diào)羹出生?!?/p>
孩子,并沒有苛責父母。
孩子,愿意接受你作為父母的平凡。
身為父母,我們也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
苛求完美恰恰是我們尋求幸福的最大障礙
凡事苛刻,極其嚴厲的父母,是教不出完美的孩子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孩子完美的表面下,藏著多少壓抑的人性和不得伸張的怨恨。
家庭的崩潰先從家長的控制開始。熱播劇《小歡喜》中宋倩為了阻止英子去南大,母女倆鬧得很不愉快。
英子被逼得抑郁想要跳河自殺。
哭著大喊自己的心里話:我就是為了逃離你。
南大航空一直是英子的夢想,可是媽媽因為和爸爸離婚后一直給英子灌輸?shù)乃枷刖褪恰拔胰绱丝蓱z了,咱倆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你可千萬不能離開我”。
宋倩是一個控制欲爆棚的媽媽,但是細細來看好像她內(nèi)心從來不完整,經(jīng)??梢钥吹剿陀⒆酉嗵幨Э氐谋憩F(xiàn)。
當家里人不能聽她的,她就開始失控,宋倩這樣的捆綁式教育和喬衛(wèi)東(英子父親)觀念不同,再加上她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兩人離婚,接下來這樣的控制欲無法被丈夫分擔,于是一股腦全部丟給了英子,這才導致英子屢屢崩潰。
家長越控制孩子越失控。作為家長越渴望改變孩子,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越會導致孩子更快逃離你。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時,才是最有力量的。
過度的嚴格的愛,讓人窒息。
前段時間,北大弒母案嫌疑犯吳謝宇終于被捕,在殺害自己的母親,躲藏好幾年之后,這一次的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終于讓人大快人心。
吳謝宇在很多父母眼中應該是很完美的孩子吧。在成績上,吳謝宇從不用父母操心:
2009年,吳謝宇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福州一中。
2012年,吳謝宇又被北大提前錄取,大一學年,就獲得了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學年,獲得了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
有人至今還記得,多年前去吳家串門,童年的吳謝宇就坐在客廳的桌子前專注地練習著毛筆字,見到鄰居來訪,禮貌地起身打一聲招呼,隨后旋即坐下繼續(xù),毫不分心。
可是這樣的完美卻是同樣身為老師的母親,逼出來的。被捕后,首次談到母親的時候,吳謝宇說:其實與母親生活得很辛苦。
他說“在家里絕對不能玩”; 他說,媽媽每天都要求自己打電話匯報動向,他說關(guān)于談戀愛,媽媽絕對禁止,哪怕是在大學。
如果沒出現(xiàn)殺母這樣的結(jié)局,吳謝宇在世人的眼中是完美的,就像親戚說的,可能是這世間想到的最后一個會殺人的罪犯。
但是,從母親那里不得舒張的靈魂,和過度壓抑的神經(jīng),總會要有一個突破口,要么是自己滅亡,要么是家毀人亡。
一個帶強迫癥的辛苦母親,一個心靈扭曲到極致的兒子。這樣的悲劇于是就發(fā)生了。
真正的愛是給予孩子做自己的自由
作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只是忽略孩子在“聽話”的時候,某種珍貴的東西也許就被無形扼殺了。這種現(xiàn)象在家庭教育里實在是令人心痛。
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錢穎一認為,此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教育存在系統(tǒng)性的偏差。我們總是把教育等同于知識,并局限在知識上?!皠?chuàng)造力確實需要有知識,但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和想象力?!?/p>
讓孩子做自己,鼓勵孩子的好奇心,擴展孩子的認知遠比考試成績的100分重要的多。紛極閱讀致力于為每個孩子提供因材施教的教育服務,多維度擴展孩子認知豐富知識儲備,孩子的格局寬度和認知深度才是能決定人生高度的因素,而非簡單的分數(shù)。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
放下自己的過度焦慮,尊重孩子的每一份付出。
除了分數(shù),學會發(fā)現(xiàn)孩子更多珍貴的“發(fā)光點”。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0418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10680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4610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7361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590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