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不同的技術的學習,我們在心理咨詢的實踐和練習這條路上感覺已經走了很久。催眠課程,是我們這次中級課程的最后一個技術了。史老師在第一次催眠課程初始,通過對心理健康服務內涵、心理咨詢師必備的基本要求、基本素養(yǎng)等內容的回顧,讓我們回到本初,堅持初心。在初心的基礎上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不枉此行。
催眠和隱喻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向。在進行催眠和隱喻之前,咨詢師通過對語言和非語言的敏感性,充分收集信息了解來訪者,包括聽事實、聽情感、聽弦外音等等。同時咨詢師也要對自己的心理反應敏感,覺察到自己對來訪者的任何內容呈現(xiàn)的任何反應,找到這樣感受背后的個人經歷及情感因素,進而識別自己的局限。咨詢師在進行催眠時也需要資源。這些資源來源于個人和系統(tǒng),比如過去的經驗、情緒情感、想象幻想、家庭資源、友親資源及社會資源等。在艾瑞克森的催眠理念中,來訪者與咨詢師是合作關系,而且非常重視良好的溝通和咨訪關系。催眠的目標是通過改變行為,改變來訪者對人或對事的感覺和反應。

催眠和隱喻對我的吸引力,一方面是不僅僅在意識層面上開展工作,還將身體和生理方面的認知結合其中,在身體、潛意識層面上開展工作。這一技術是將人看做一個協(xié)調的整體。這一點我非常認可,有些時候身體可以影響心理活動,有些時候心理活動可以影響身體反應,也有些時候通過外在環(huán)境的調整,身體和心理活動也隨即相應的調整。催眠技術的應用也符合“生物-心理-社會模型”。
在課上和課后的小組練習中,恰恰是這樣的整合方式,讓我也感受到了學習催眠技術的挑戰(zhàn)和難點。一方面,催眠的學習者首先是個體驗者,需要對身、心、意識等層面的各類反應,以及反應的關聯(lián)有所體驗,有所認知。感受過體驗過了解過,對于理解和感受來訪者的反應和體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催眠過程中,所有的隱喻、幻想應該來源于來訪者,催眠師通過引導,讓來訪者出離現(xiàn)實,在催眠的場域的土壤上,發(fā)展基于自己經歷和感受的隱喻和幻想。只有做到這一點,來訪者才有可能感受到新的感受、發(fā)現(xiàn)不曾覺察的體驗。
具體來說,在課上的練習里,我發(fā)現(xiàn)要在催眠的過程中知道來訪者有沒有進入狀態(tài)以及是否與咨詢師同步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其他更為直接的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可以直接詢問,通過澄清來了解。但是在催眠過程中,既要讓來訪者沉浸在催眠創(chuàng)造的場域中,也要了解來訪者在催眠的場域中的各種表現(xiàn)。咨詢師的詢問需要技巧,需要順著催眠的場域的情境,詢問來訪者的體驗和感受,比如“你看到那個盒子,它是什么樣子的?”;“你感受到這個盒子的移動了嗎?它是怎樣移動的?”;“在公園的草坪上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詢問“你跟上我的節(jié)奏了嗎?”“我引導的速度你可以接受嗎?”等問題。
另一個練習的收獲是在課后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的,在催眠的場景中發(fā)展來訪者的資源優(yōu)勢的時候,催眠師需要通過引導和提供場域,讓來訪者講述出自己對資源優(yōu)勢的感受和經驗,而不是咨詢師基于在催眠前了解的資源和優(yōu)勢的情況,在催眠過程中想象出資源和優(yōu)勢的場景。在練習開始,催眠場域的引導做得很順利,引導來訪者離開了煩惱焦慮的場景,進入到舒緩放松的海邊場景。在此刻,我用了描述的方式嘗試讓來訪者想象和感受優(yōu)勢資源。而這在練習結束后討論中,小伙伴反饋她在那一刻試圖跟著我的節(jié)奏去找之前對優(yōu)勢資源的感受,而這個過程似乎有些難,因為我描述的場景與她經歷的在細節(jié)上是有差異的。這讓我瞬間意識到,在那個海邊的場景下,或許我該引導她直接去回憶優(yōu)勢資源的經歷,讓她描述出優(yōu)勢資源細節(jié),通過描述的過程建立對優(yōu)勢資源及背后力量感的感知會更加容易和直接。
所以催眠的過程,是合作的過程,也是催眠師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場域,讓來訪者構建出自己的故事和隱喻,從而增加對自己、事物的認識的過程。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064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174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0448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905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352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