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璇
原創(chuàng):智慧行學院
考上重點大學的女兒墮入風塵被他活活掐死
最近看到一部感慨萬分的電視劇《冷案》。
其中第一集,就講述了一位人父親掐死自己女兒的故事。
但這位父親,并不是那種看著“喪盡天良”的壞人。相反,他是一名老師,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學生的老師。
同時他的女兒林慧,也是樣貌出眾,品學兼優(yōu)。
只是這個“榜樣家庭”的背后,早已暗藏著潛在的危機。
劇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在學生畢業(yè)多年的聚會上,還在感慨林老師的嚴厲,依舊讓他們心有余悸。
是的,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也一直強勢對待自己的女兒。
按時吃飯,盡快完成作業(yè),考第一名,上重點大學,讀什么專業(yè),找什么工作,和什么樣的人結婚……
他從來不問女兒想要什么,只要求女兒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如果做不好,就會引來指責和懲罰。
從小喜歡藝術的林慧,卻被父親硬逼著學“金融”。所以在她考取了重點大學之后,直接把錄取通知書釘在父親的房門上,因為父親的“高考志愿”。
被控制了18年的她,本來想大學可以做自己想要的生活,逃離這種壓抑的環(huán)境,但終究不得所愿,為此她負氣離家出走。
只是,沒有生存能力的她,很快就因為沒錢吃喝,回家求父親原諒了。
但是這位父親,卻狠心的關著門,任由女兒在外面哭求。
他希望用這種強硬冷漠的方式,逼迫女兒低頭,心甘情愿接受自己以后的任何安排。
但最終,他的控制和嚴厲,卻是把女兒徹底推向了“深淵”。
走投無路的林慧,遇到了一個肯為她“花錢”的男人,從小不被爸爸滿足過情感和物質的她,一下子就淪陷了。
渣男幾件衣服,幾樣禮物,就輕輕松松把林慧騙到風月場所里,出賣肉體。
在新聞里看到林慧被抓的鏡頭,他憤無比怒的沖到林慧家里,大罵自己的女兒:“你不覺得惡心嗎?”
后來,父女倆經過溝通,女兒也答應回頭。
只是壞人用妹妹要挾林慧,她無奈只能放棄和爸爸回家。
但這位父親不僅不相信自己的女兒,也沒有一絲去尋找女兒行為背后真相的念頭,而是氣急敗壞的活生生掐死自己的女兒。
因為他接受不了,這個脫離他掌控的“作品”。
直到最后,他還當著親戚朋友的面表示遺憾:“林慧曾經是一個多么完美的作品啊。”
他愛女兒嗎?
我相信是愛的。
但這血淋淋的愛背后,他更渴望的是靠打造女兒的“優(yōu)秀”,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于是,把自己的喜好,期待,夢想,都強加到女兒身上。
還美其名“是為了你好”。
最后,這沒有界限的愛,終究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
初一女孩寫56 本小說 30 萬字被爸爸全部給撕碎了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綜藝節(jié)目《少年說》的片段,作為一個寫作者,感覺太窒息了。
小女孩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到了初一就已經寫了56本小說,30多萬字。
她喜歡文科,也喜歡寫作,所以她的文科成績不錯。但是理科成績就弱了一點。
可她不是沒有努力,而是盡力之后,也很難把成績提上來。
“其實我特別想學好數學,但是我天生長了一顆文科的腦子,就是學不懂那些數學知識……我想我一輩子努力也追不上班上那些同學了。”
有一次,爸爸發(fā)現(xiàn)她書包很重,就打開一看,翻出了很多本她寫的小說。
這下子,爸爸就認為是寫小說太多,才導致女兒誤了學習。一怒之下,就撕掉她的56本小說,超30萬字,還把她的課外書用膠帶封了起來。
現(xiàn)場視頻?
這件事,在女兒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她當著爸爸和同學們的面,在天臺上喊話爸爸——
“爸,那段時間我覺得我失去了靈魂?!?/p>
“你毀了詩書!”
臺下的爸爸是怎么回應的呢?
他承認,自己事后確實感到有點愧疚。
但他還是為自己的行為強行做辯解,認為只有切斷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女兒才能提高成績——“為了女兒提高自律性才那樣做的”;“你是要考大學的”;“別人能行,你也行!”
聽到這話的女兒,低頭沉默。
似乎替自己的夢想被無情摧毀感到委屈,也為自己無法提高理科成績讓爸爸失望感到愧疚。
專制操控型的父母,總是借著“為你好”的名號,卻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
正如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表明:
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后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無論在哪個階段,幸福指數都更低。
也就是說,在強勢的教育下,即使孩子變得優(yōu)秀,也不一定真的快樂。
被父母操控是一種怎樣的人生?
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在他的書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兒子惹了小禍,先被父母、爺爺、叔姑等一家十多人輪流辱罵,接著被脫光衣服,吊在樹上,拿皮帶抽,而且是男性親人輪流抽,抽的時候,女性親人在旁邊哭著說,孩啊,都是為你好??!
打完后,從樹上放下來,行兇的父親等男性親人也哭,一邊哭一邊說,孩啊,你恨我嗎?你可不能恨啊,你恨就是沒良心啊,我們都是為你好!
用愛的名義去操控孩子,真的是大人們很擅長做的事。
結果如何呢?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話題“被父母操控是一種怎樣的人生”。
底下有很多人在評論,關鍵詞都是“沒有自由”、“傀儡一般”、“工具人”。
言語之間透露著壓抑和窒息。
如果是你,會愿意自己的孩子成長后變成這樣嗎?
美國作家秋麗安·斯莫爾在其著作《與童年創(chuàng)傷和解》一書中提到:“許多成年人未解決的童年創(chuàng)傷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認同,不管這些創(chuàng)傷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從來沒有推翻從頭再來的機會。
當傷害造成了,后悔真的來不及。
為你的孩子補足“心理營養(yǎng)”
我們都值得,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貫穿一生的。
所以,給孩子一個健康有愛的原生家庭,是為人父母必修的課題。
如果讀了這篇文章,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強勢教育,可能傷害到孩子。
迫切想要彌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失誤。
怎么辦?
法國知名作家巴爾扎克說過:有些罪過只能補贖,無法洗刷。
記得國際薩提亞名家林文采博士曾提出過一個建議,如何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有遺憾,還可以做的彌補就是——為孩子補足“心理營養(yǎng)”。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無條件接納】。
當孩子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做無條件的接納時,他的自我價值感就很低。
那么這一生,他都會苦苦尋覓。
還有可能,為此走彎路,比如:
游戲讓他獲得成就感,他就會沉迷游戲。黑社會老大肯定他贊賞他,他會堅定的跟隨。打架欺負人,讓他感受到別人的“尊重”,他也會獲得滿足感。
……
只有當父母的無條件接納,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視,自己是有價值的。那么改變,就會發(fā)生得順理成章。
對孩子多點接納和尊重,把人生的控制權和決定權,交換給孩子手里。
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成長,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不管孩子能不能成為最優(yōu)秀的人,但他們這一生,肯定是能夠過得足夠幸福的。
我想,這世界最深情的愛,大概就是: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003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4508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2746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5078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9816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