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可能有個認識誤區(qū),小時候缺愛,長大不一定缺愛,再者小時候缺的愛,現(xiàn)在也彌補不回來,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解決當下感受到的“缺愛”體驗。
我猜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可能當下遇到了困惑或者難題,比如體驗到被忽視或者不接納等,從而認定是童年缺愛造成。
心理學中有一個特別著名的ABC理論:不是事件本身引發(fā)了情緒和后果,而是人們對事件的不同看法和信念引發(fā)了不同的情緒和后果。所以當我們改變了對事件不同的認知,我們的體驗也常常變得不一樣。
一些風行的觀點告訴我們,童年的不幸是我們現(xiàn)在不幸的禍根,然而我想說的是,體驗到不被接納、缺愛、無價值等,可能是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感受,換句話說,時時刻刻體驗到被愛,那是不正常的,也是虛幻的,弗洛伊德說,沒有創(chuàng)傷(恰到好處的挫折)的孩子長不大,正是因為這些挫折和創(chuàng)傷,教會我們適應社會,讓我們知道什么言行被人接納,什么舉止被人愛戴。所以,當你有的時候有缺愛的體驗時,不必耿耿于懷,你有的,別人都有,而且一樣不缺。
接下來要說的是,如果缺愛的體驗特別強烈,并且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系、工作效率、幸福感等等,達到困擾自己的程度,這個時候可能就要檢視,童年時期所形成的不被接納,低價值等體驗是如何影響自己的認知、行為以及是否依然在用曾經(jīng)那個幼小的自己應對相同事件時慣用的模式,同時也要相信自己,現(xiàn)在的你不是曾經(jīng)那個幼小的自己,你比以前有智慧、有能力、有資源,相信自己可以打破這個模式(無法改變事件,但你可以改變認識事物的角度,從而改變你的情緒和行為),而后收獲的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不那么缺愛的自己!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6536373 人想測
免費測試
48764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1267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5201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450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