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videosgrais欧美另类,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后悔心理學,如何才能不后悔地過完這一生
作者:巖讀 2021-03-17 13:58:26 心理百科

聽過這樣一句話:“去當兵你可能后悔兩年,但不去當兵你會后悔一輩子”。這句話揭示了一個心理學上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做效應”,但同時更深刻的是,它暴露了生活的真相:我們都活在后悔當中。

其實關于“后悔”,心理學上也有很多研究,讓我們看一看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相信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希望你找到影子對應的陽光。

01.關于后悔情緒心理特點的研究

哲學取向、經(jīng)濟學取向以及心理學取向是研究當代后悔理論的三種主要方向。以反事實性思維為框架是心理學取向后悔理論的基礎。后悔情緒從心理學上可以定義為:將事件的真實結果和可能發(fā)生的一個比真實結果更好的假設結果進行比較而產(chǎn)生的痛苦情緒的過程。

國外心理學界對后悔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Kahneman 和 Miller 的標準理論是解釋反事實性思維最著名的理論。標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們評價事件時往往出現(xiàn)“情感放大效應”現(xiàn)象。決策者往往在頭腦中預先設定好一定的背景和可能的結果,當決策的真實的結果出現(xiàn)時,決策者會不由自主地將它和“反事實性思維”的結果進行再比較,如果真實的結果不如反事實性思維”的結果理想時,后悔情緒便油然而生。

對于決策結果所產(chǎn)生的后悔程度,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后,后悔的“做效應”(Action Effect) 被提出來。Kahneman 和 Tversky 認為:人們由于“做”(Action)導致的后悔程度要比“沒有做”(Inaction)引起的后悔程度高?!白鲂币?guī)律的提出開啟了后悔研究的實證階段。

社會認知心理學開始關注后悔研究領域,例如:學生 A 在檢查試卷時,有一道題的答案沒有把握,但他沒修改,結果發(fā)現(xiàn)如果修改了會多得 10 分;學生 B 在檢查試卷時,有一道題的答案沒有把握,他做了修改,結果發(fā)現(xiàn)如果不修改會多得 10 分。哪個學生更后悔?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 B > 學生 A。學生 B 更會對自己的“做”后悔,而人們對“不做”所產(chǎn)生的后悔程度相對弱些。實驗證明,這種現(xiàn)象即使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的中的個體并沒有差別。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后悔的強弱程度與實際結果接近意愿結果的程度成正相關。實際結果越接近意愿結果后悔程度越強:而當實際結果與意愿結果差別越大時,后悔強度反而逐漸減弱。Rose 認為實際結果與意愿結果的接近性主要包括時間接近性、空間接近性、和主觀數(shù)字的接近性。比如遲到 3 分鐘錯過航班比遲到 30 分鐘更后悔;發(fā)生危險(火災或水災)差 1 米就能得救比差 100 米能得救更后悔;買彩票差一個號碼中大獎比差 3 個號碼更后悔;Meyer-Levy 和 Msheswaran 通過有關實驗證明了事實與自己所期望結果越接近 , 反事實思維所體驗的后悔情緒就越強烈。Medvec 也發(fā)現(xiàn)奧運會上銀牌選手比銅牌選手后悔更強烈。

后悔心理學,如何才能不后悔地過完這一生

有意思的是在關于后悔的時間性模型研究中發(fā)現(xiàn),長時后悔(程度較深的后悔)反而是“不做”引起的后悔。無論是 Kinnier & Metha 對青年、中年、老年人的調(diào)查比較;還是 Terman 專門對老年進行的調(diào)查;以及 Gilovich & Medvec 對過去一周內(nèi) 和 過去人生進行比較的調(diào)查,都得出一個結論:決策者短期的后悔,“做”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但決策者長期的后悔,“不做”反而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我國學者張結海認為后悔的“做效應”中的“做”與“不做”是把不做作為標準,他在研究中進一步提出了將“原始狀態(tài)”作為標準的“狀態(tài)改變與狀態(tài)繼續(xù)”概念。原始狀態(tài)不同就會導致標準的不同。因而提出了后悔一致性模型。

還有,在這里需要提及的是與后悔非常相似且難以區(qū)分的情緒——失望。導致后悔和失望的原因往往是同一個事件:(比如拿到 59 分的成績單,有的學生產(chǎn)生的是后悔情緒,有的學生產(chǎn)生的卻是失望情緒)即都是把實際結果與不確定性的預期結果進行對比的過程;都是對風險決策結果認知的一種情緒體驗。所以,后悔和失望常常被混為一談。但研究卻發(fā)現(xiàn)后悔和失望是兩種不同的認知情緒。兩者從現(xiàn)象學、產(chǎn)生條件以及評價方式等認知機制均有差異。

Gilovich 也提及后悔情緒發(fā)生時一般是可控的,但失望情緒發(fā)生時往往伴隨著明顯的無奈失控感。Bell 和 Loomes、Sugden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指出 , 僅使用后悔心理因素不能夠解釋所有的悖論 , 后悔并非是個人決策行為中唯一的心理體驗 , 將失望納入效用函數(shù),提出失望理論。

02.關于后悔情緒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

開始對后悔的神經(jīng)機制進行探索開始于 2004 年Camille 等人的腦損傷病例的研究,Camille, Nathalie等在實驗中比較正常人組和眶額皮層 (OFC) 受損的病人組在決策中的情緒的變化的差異。實驗中要求被試在不同概率 (0.2,0.5,0.8) 以及不同預期 (50,-50,200,-200) 的兩個賭注中選擇一個,然后讓被試用情感量表評定提供未選項的結果的信息與未提供未選項的結果信息感受到的不同的情緒體驗 ( 后悔 , 失望 , 慶幸 , 高興 )。

實驗的結果是:正常被試組不但實際選項的結果直接影響情緒感受,而且未選項的結果會改變他們的情緒感受。如已選項結果是輸 50元,而未選項是輸 200 元時,正常組被試體驗到的不是后悔卻是高興;如果已選項結果是贏 50 元,但未選項是贏 200 元時,被試體驗到的不是高興卻是后悔。另外眶額皮層受損病人組的實驗結果卻完全不同,他們只感受到選擇結果所產(chǎn)生的情緒:即贏錢高興,輸錢難過。反饋未選項結果對他們的情緒沒有影響,他們感受不到后悔情緒。導致他們不能象正常人那樣去回避更可能令人后悔的賭注。

從實驗中可以看出:眶額皮層受損的被試反事實性思維能力明顯欠缺,而且在社會性以及獨立性決策能力方面表現(xiàn)較差,還表現(xiàn)出反常的情緒期待反應。從實驗的結果來看,眶額皮層是后悔情緒和認知的中樞,對后悔情緒的發(fā)生起到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另外Anderson等的研究證實海馬(Hippocampus) 和杏仁核 (Amygdala) 在情緒性記憶的編碼、儲存和提取階段都起著關鍵作用。“吃一塹”的負性情緒性記憶會讓人不斷“長智”,使個體在決策和行為時盡量風險最小化以避免后悔的產(chǎn)生。后悔預期時杏仁核的活動會激活了后悔厭惡的情緒性記憶。Coricelli 等人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當后悔體驗時海馬和杏仁核被激活,證明了后悔是基于陳述性認知加工的一種情緒。

03.其他因素

個體所處的文化氛圍影響著后悔情緒及相關行為。例如有個常見的現(xiàn)象:在世界各賭場黃種人面孔比率偏高。這與東方文化偏重“僥幸心理”及后悔后產(chǎn)生的“翻本”的非理性行為有關。另外,社會的選擇度與后悔情緒成正相關,在選擇度越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人們會感到愈加痛苦,因為他們總想著那些更好卻失去的各種機會。所以在戀愛自由,婚姻自由、經(jīng)濟獨立的社會文化中,婚姻的滿意度更差,離婚率更高,這與更多的選擇產(chǎn)生更多的后悔有關。

Roese 在 11 個與后悔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對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中排名中,“教育”首當其沖。Roese 認為這是因為教育在人生中創(chuàng)造了無盡的機會,它把一個人一生中金錢、個人成就、交際圈、選擇愛人的范圍以及交友對象聯(lián)系到了一起。而機會總是會讓人產(chǎn)生后悔情緒的。這些現(xiàn)象都可以從社會文化層面進行研究,但這類研究恰恰是當今后悔研究相對欠缺的方面。

另外,后悔情緒的產(chǎn)生還與個體的人格有關。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酵患掳l(fā)生在一些人身上會產(chǎn)生后悔情緒,而另一些人卻不產(chǎn)生后悔情緒。比如,在股市把掙的錢又虧回去了,并不會使所有的人都產(chǎn)生后悔。有些人容易為一些小事懊悔不已,有些人即使做了很大的錯事,甚至犯了罪也不產(chǎn)生后悔情緒。所以不同個體人格對后悔的產(chǎn)生和體驗有直接的影響。有的學者還認為個體的責任感、事件結果對個體的重要性、機會的可逆性等因素后悔情緒都有一定的影響,我們還需要有足夠的實證研究來證明這些判斷。

后悔被定義為一種負面情緒,人們總是盡量避免后悔的產(chǎn)生,但后悔情緒與人們又總是形影相隨。Roese認為,后悔這種負面情緒也有有利的方面,后悔情緒可以有效地督促人們采取行動去改變未來,可以幫助人們把過去獲得的經(jīng)驗融入到以后的經(jīng)歷中,對未來行為產(chǎn)生正面引導,讓人們的行動中表現(xiàn)得更加理性。

參考文獻

[1]段錦云,王雪鵬,古曉花.心理距離對后悔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05):671-674.

[2]陳仁芳.后悔情緒認知心理特點及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05):96-99.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 孤獨癥情商測試九型人格叛逆情緒管理心理恐懼癥心理醫(yī)生心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焦慮癥心理學家恐懼癥九型人格治療師心理學抑郁癥自卑心理智商易怒癥MBTI測試產(chǎn)后抑郁測試分院測試自愈能力回避型人格邊緣性人格障礙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