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們見到了不少紅色——春節(jié)時,對聯(lián)是紅色,火鍋有紅色,電影的海報大多都是紅色;情人節(jié),玫瑰是紅色,新衣有紅色,情侶的臉上也泛起朵朵紅云;花開正盛,許多都是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紫的如夢……
紅色除了對中國人有著獨特的喜慶意義、代表歡樂祥和,在其它方面也各顯神通:為什么浪漫的約會常有許多紅色元素?為什么街角的女郎一襲紅衣令人分心?為什么紅色有時讓人煩心,卻擁有那么多愛與美的積極意義?危險又迷人的紅色,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呢?
紅色,性感而美麗
紅裙、紅玫瑰、口紅與腮紅……紅色往往與愛情、性感聯(lián)系在一起。
有實驗發(fā)現(xiàn),涂了紅色口紅的女性在酒吧里更容易被搭訕[1],穿紅衣的女性更容易搭上男司機的順風車[2],在婚戀網(wǎng)站貼出穿著紅色上衣照片的女性會得到更多關(guān)注[3],甚至拿著紅色筆記本電腦的女性在男性眼中也顯得更性感[4]。紅色的效果遍及中外,甚至在非洲部落中也同樣存在[5]。
港星與紅色真的太配啦!
研究者發(fā)現(xiàn),當把女性照片放在紅色背景上,或把照片上的衣服改為紅色時,男性會覺得這位女性更漂亮、更有性吸引力,也更愿意與之交往,但并不影響對友好、聰明等特質(zhì)的判斷[6]。
同樣,女性也會認為穿紅衣的男性更有魅力、性吸引力[7],這種紅色與性的聯(lián)結(jié)效應存在于異性之間。如果想在下次約會里展現(xiàn)魅力,穿什么衣服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男生穿紅色也很有魅力
追溯到動物中,紅色可能意味著更優(yōu)秀的基因,這也可能是人的紅臉頰讓我們感到健康的原因[8]。
由于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我們逐漸開始穿紅衣紅裙、涂紅色化妝品,用其代替暴露的身體組織,并使紅色性效應成為一個“錦上添花”的過程。
年輕、自信、有地位、性吸引力高、女性處于排卵期……配偶價值高的個體之間才存在紅色性效應,而這種效應又反過來增強個體的配偶價值[8]。
二戰(zhàn)時,丘吉爾覺得口紅能提高士氣,政府鼓勵婦女涂抹鮮艷的大紅色口紅到工廠或軍隊中工作
紅色,危險也激勵
紅色不僅有助于在性吸引力上獲得成功,還會影響攻擊行為以及社會地位。一篇2005年發(fā)表在Nature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服裝能夠增強格斗項目選手的競賽成績,紅色球衣的足球隊也會獲得更多進球[9]。
影響比賽結(jié)果的因素是復雜的,盡管競爭成功可能不僅僅是因為一件紅衣,這種攻擊性也往往會讓人嗅到危險的氣息,擾亂人們的反應。
顯而易見,生活中的危險信號通常與紅色有關(guān),如紅綠燈、警示牌;對人來說,憤怒的時候由于血液流動增加,皮膚也會發(fā)紅。
表達生氣的表情包常帶有紅色
紅色所代表的危險令人回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愛情。逃避并非一無是處,對危險的敏感與回避或許也會意味著更加安全。
在愛情語境下,當女性評價穿紅衣的其他女性時,可能會認為她們更加性開放、貶低其貞潔品質(zhì),并避免自己的伴侶與之接觸[10]。戀愛關(guān)系中的這種嫉妒與危機感有利有弊。
有趣的是,紅色似乎可以同時帶來激勵與逃避感:在實驗中,人們做力量測試時看紅色刺激,力量有所增強[11],但如果看完紅色刺激再做測試,力量則被抑制[12]。
此外,令測試者在墻壁顏色不同的辦公室里做文字校對,紅色房間對應的成績最好[13];但在做智力測驗時將封面用不同的顏色標記,紅色組的成績更低,出現(xiàn)明顯的行為抑制、刺激回避、選擇較低難度挑戰(zhàn)的傾向[14]。
或許,紅色可能在細節(jié)性任務中使人警惕,而在創(chuàng)造性任務中則使人緊張、逃避。
生活在紅墻里的宮人,會是怎樣的心境呢?紅色的魔力,會失效嗎?紅色的警示意義可能具有先天性,其醒目性作為一種物理特征也被廣泛運用,影響著個體后天習得的行為和偏好判斷。
然而,個體的長期經(jīng)驗會干擾紅色效應。如在股票市場中紅色代表股值升、綠色代表股值跌,因此對于股票經(jīng)紀人,綠色可能會激發(fā)其更強的回避行為[15]。
最近買基金的年輕人,對綠色可是敏感極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紅色也有各自的本土化特點: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紅色讓墨西哥、菲律賓、羅馬、科威特、美印第安人的情緒更加積極,因為在他們的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尊貴,常出現(xiàn)在國旗及日常裝飾中[16]。
墨西哥瓜納華托的建筑群充滿風情紅紅火火,中國顏色 生長在中國的我們對紅色一定不陌生。這種紅紅火火、喜慶熾熱的顏色,似乎走遍了歷史,以各種各樣的積極意義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
紅色代表著太陽與光明,意味著喜慶與高貴,煥發(fā)著生命的活力。早在古代,官員的官服、孩子的肚兜,紅蓋頭、紅繡鞋便都是紅色,紅墻、紅木家具配上節(jié)日的鞭炮、燈籠、窗花、紅包,中國節(jié)可以說得上是紅色的節(jié)日。來到現(xiàn)代,雖然有些時候已不會在視覺上呈現(xiàn)如此之多的“紅”,但紅色也早已滲透進我們的語言之中——做生意求“開門紅”,喜報來要張貼“紅榜”,勝景中充滿“萬紫千紅”“柳綠花紅”“姹紫嫣紅”。
最具特點的是“紅色”所指的中國革命精神,紅色象征著正義與勇敢,指引著代代前輩奔向勝利的曙光,又是多少烈士用鮮血染紅了國旗,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總之,“中國紅”擁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盤成一個錯綜復雜的中國結(jié),高度概括著龍的傳人生生不息的歷史。
紅色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最常見的顏色之一,影響著人類的認知、情緒、語言、行為、文化等多個方面。它美麗而溫暖,危險又迷人,在不同情境下聯(lián)結(jié)著不同的心理意義。
哪個是吃土色?哪個是豆沙色?哪個是死亡芭比粉?
不過,對于給女朋友挑口紅的男生來說,紅色可能是最令他們困擾的顏色了吧。
【參考文獻】
[1] Guéguen, N. (2012). Does red lipstick really attract men? An evaluation in a b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tudies, 4, 206–209.
[2] Guéguen, N. (2012b). Color and women hitchhikers' attractiveness: Gentlemen drivers prefer red.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37, 76–78.
[3] Guéguen, N., & Jacob, C. (2013). Color and cyber-attractiveness: Red enhances men's attraction to women's internet personal ads.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38, 309–312.
[4] Lin, H. Y. (2014). Red-colored products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women. Displays, 35, 202–205.
[5] Elliot, A. J., Tracy, J. L., Pazda, A. D., & Beall, A. T. (2013). Red enhances women's attractiveness to men: First evidence suggesting universal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9, 165–168.
[6] Elliot, A. J., & Niesta, D. (2008). Romantic red: Red enhances men's attraction to wo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5, 1150–1164.
[7] Elliot, A. J., Niesta Kayser, D., Greitemeyer, T., Lichtenfeld, S., Gramzow, R. H., Maier, M. A., & Liu, H. J. (2010). Red, rank, and romance in women viewing me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9, 399–417.
[8] 張騰霄 & 韓布新.(2017).紅色更性感:影響因素與進化基礎(chǔ). 心理科學進展(06),1069-1076.
[9] Hill, R. A., & Barton, R. A. (2005). Psychology: Red enhances human performance in contests. Nature, 435, 293.
[10] Pazda, A. D., Prokop, P., & Elliot, A. J. (2014). Red and romantic rivalry: Viewing another woman in red increases perceptions of sexual receptivity, derogation, and intentions to mate-guar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0, 1260–1269.
[11] Elliot, A. J., & Aarts, H. (2011). Perception of the color red enhances the force and velocity of motor output. Emotion, 11(2), 445–449.
[12] Payen, V., Elliot, A. J., Coombes, S. A., Chalabaev, A., Brisswalter, J., & Cury, F. (2011). Viewing red prior to a strength test inhibits motor output. Neuroscience Letters, 495(1), 44–48.
[13] Kwallek, N., & Lewis, C. M. (1990).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lour on males and females: A red or white or green office. Applied Ergonomics, 21(4), 275–278.
[14] Elliot, A. J., Maier, M. A., Binser, M. J., Friedman, R., & Pekrun, R. (2009). The effect of red on avoidance behavior in achievement context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5(3), 365–375.
[15] Zhang, T., & Han, B. (2014). Experience reverses the red effect among Chinese stockbrokers. PLoS One, 9(2), e89193.
[16] 王婷婷,王瑞明,王靖,吳小文,莫雷 & 楊力.(2014).紅色和藍色對中國漢族大學生情緒的啟動效應. 心理學報(06),777-790.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1828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5628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2871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70957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64973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