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位哥們兒:

——哎呀媽呀,嚇死我了!——其實嚇到你的,其實是你自己呀~

啊……你這么說……我好像……好像……真的困了......Zzzzzzzzz……
開講啦
這不是偶然巧合,更不是鬼使神差,暗示效應其實就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對有趣的心理效應,一起解讀、認識并利用好它。

暗示效應和反暗示效應
心理學中,暗示效應就是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的心理現(xiàn)象。
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自覺地接受暗示,并按暗示做出行為反應的心理現(xiàn)象。
而反暗示效應是指說故意引用反語或過分夸大事實真相,最終產(chǎn)生結果與正常推論得出的結果大相徑庭的的效應。這種效應與逆反心理不同,有利于調(diào)動人們的注意力,贏得人們的關注。
載舟亦可覆舟
有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在1985年的美國洛杉磯有一場較大影響的足球賽,觀眾達數(shù)千人。在看比賽期間,有六個人反應胃部不適,有的反應肚子疼痛,有的表示想嘔吐。賽場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猜想他們是喝了臺下出售的某種飲料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于是通過廣播提醒大家不要再喝這個牌子的飲料。
不料,廣播播出后不久,竟然……

竟然相繼兩百多個人出現(xiàn)食物中毒現(xiàn)象被送往醫(yī)院。所幸,該品牌的飲料送去檢查后,發(fā)現(xiàn)飲料符合國家衛(wèi)生標準。
這時,廣播又通告這個檢查結果。于是這個消息也傳到了醫(yī)院,那兩百多名“患者”不治而愈,興致勃勃地跑回球場看球。
可見,暗示效應不僅有積極的作用,
也會有消極的負面作用。
“從前,有位大兄弟
他來到了一家頂好的咖啡廳……”

還有一個簡單的例子:而在學生宿舍里,如果只有一個人在認真讀書,其他的舍友都在上網(wǎng)和打游戲,那么最后這個人有很大的可能堅持不了學習,加入舍友的上網(wǎng)、打游戲的行列。但是,如果其他人都在學習,只有一個人在上網(wǎng),那么這個人很有可能會強迫自己學習,不甘落后。

教育中的暗示
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因此暗示效應和反暗示效應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應用十分廣泛。
作為班主任,怎么對待班里的待優(yōu)生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建設一個班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老師和待優(yōu)生交談,不能一直說一些刺激性的語言,比如“朽木不可雕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等,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他們最后完全喪失學習的動力。
這個時候,班主任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循循善誘,從他們的語言,行為,情緒等細節(jié)方面對他們進行關注和鼓舞,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要做到尊重和平等對待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心理暗示,待優(yōu)生得到關注,也會變得更加積極學習,成績自然會提上去的。

暗示→催眠
其實,我們熟知的催眠術的實質(zhì)上也是利用暗示效應使人進入催眠的狀態(tài)。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被成功催眠,只有那些暗示性比較強烈的人才可能被催眠。一般來說,女性的暗示性強,感情比較脆弱,容易接受暗示進而進入催眠狀態(tài)。而男性,特別是堅毅的、膽汁質(zhì)的男人,他的暗示性會比較弱一點,則很難進入催眠狀態(tài)。

反暗示效應的應用
同樣,反暗示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到,尤其是在市場營銷和廣告宣傳的時候,往往對消費者產(chǎn)生強大的吸引力,達到很到的宣傳效果。
例如:香煙的廣告商有意在廣告上寫:“抽煙有害,請勿抽煙,其中包括XX牌香煙。”結果,更加吸引顧客購買這種香煙。
有時候廣告過頭,也造成了反暗示效應,如油嘴滑舌的小販,把商品說得天花亂墜,反而使人產(chǎn)生懷疑而不去買其商品。

在教育過程中,激將法也是一種激發(fā)孩子學習動力的一種反暗示。針對一些自尊心比較強,智力比較高以及上進心強的孩子可以運用反暗示效應,起到提高能力和戰(zhàn)勝自我、樹立自信心的作用。
但是,如果家長和老師言語過激,會給孩子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甚至有的孩子可能會感到孤獨絕望,而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因此,激將法也要慎用。

后面的話
生活之中,除了暗示效應以外,有趣的心理現(xiàn)象還有很多,像“刺猬效應”,“催化效應 ”,“霍桑效應”“人來風效應”等。解讀這些心理效應,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問題,換位思考,看穿問題的本質(zhì)。
【參考文獻】
[1]湯笑.心理效應解讀. [M]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4年
[2]胥繼華. 暗示效應在差生轉換中的應用.[J]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5月
[3]賴丹鳳,伍新春.激將法:載舟亦或覆舟:暗示效應在差生轉換中的應用. [J] .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10月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62050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0783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4362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0985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2974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