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經(jīng)關注
女兒從上學開始的數(shù)學成績幾乎每次都是90分以下,90分往上僅有一次。在女兒數(shù)學老師找我談話之前,我并沒有覺得這樣的成績有什么不妥,相反,還沾沾自喜,因為這比我預想當中的要好得多。
然而,真相卻是:全班所有孩子當中,只有我女兒一人低于90分。
1.當家長與教師有沖突時
女兒升入小學時,剛過完六周歲生日,又加上沒有正規(guī)地讀過幼兒園,幾乎一無所知一臉懵懂地進入小學。
第一學期,真正上課時間僅90多天,數(shù)學從10以內(nèi)加減法到20以內(nèi)加減法,語文從全盲到拼音識字背古詩,英語從零基礎到開口讀句子。我認為這種學習進度一點也不慢。然而,負責的數(shù)學老師數(shù)次向我表達課下應多輔導輔導孩子。
我并不想忤逆老師的提議,但也不想把孩子逼成“學習機器”。這個年僅六歲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家,都會自覺地打開書包寫作業(yè)。當她一筆一劃地書寫自己的名字,當她埋頭一頁一頁地做著練習冊時。
我想,不管這個孩子成績?nèi)绾?,至少她的態(tài)度是端正的,她學習的意愿是由內(nèi)在力量驅(qū)使著的。
一般情況下,她不發(fā)出邀請,我從不上前緊緊盯著看。
我和她爸爸都覺得,既然這個孩子自己都那么緊張學習,而且也表現(xiàn)得如此主動,我們就不要再去“畫蛇添足”了。讓學習成為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這本來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畢竟,比每次考100分更為重要的,應該是孩子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品質(zhì)。
然而,理想過于豐滿。當我們“洋洋自得”于孩子正在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時,孩子的數(shù)學老師找到我說:孩子的作業(yè)未及時完成,錯題未及時訂正,甚至課桌抽屜都沒有整理的習慣。她拍了一張滿抽屜都是試卷的照片給我,讓我抽空去給孩子整理一下抽屜。
就在同一個時段,女兒通過老師的微信發(fā)語音給我:“媽媽,我的試卷忘帶了,你能不能幫我送過來?”
我拒絕了。
那天,老師最后發(fā)來一條短信:“如果家長都不管她,作為教師說再多都是多余的?!?/p>
作為教師,要求學生想辦法拿到試卷,這很正常;作為家長,選擇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也合情合理。
2.在沖突中被牽連的孩子
看著正在伏案奮筆疾書的孩子,我的腦中突然蹦出“速成教育”這個詞。
有如早已風靡餐桌的速成食品,通過藥物的調(diào)整,讓原本需要半年或者更長生長周期的動植物驚人般的縮短到三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長到可以被食用的狀態(tài)。你不能說這種現(xiàn)象不好,因為它確確實實保證了食物對于人類的供應。但它的不好,也有目共睹。
作為生態(tài)鏈當中的一環(huán),沒有人能夠逃得掉因果循環(huán),“速成”帶給人類的影響,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在身體上,當胎教和早教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生活必需品時,我們的孩子,就開始失去自然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被急切地“速成”著。成名要趁早,教育忙起跑,焦慮有如病毒一般傳染擴大。當整個社會都在強調(diào)適者生存時,作為家長,如果一以貫之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對于一個孩子而言,這將是一種怎樣殘酷和冰冷的現(xiàn)實?
從理性角度來說,大家相信“教育是個慢過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似乎沒有人肯真正享受慢的過程,尤其是成績論英雄的當下,成績的好壞幾乎成了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尺。在這個標尺的暗示之下,作為家長的我們,也很難堅定自己的立場,以靜待花開的心態(tài)等來一場屬于孩子自己的人生綻放。
如果反過來自問:除了擔心孩子成績不好,考不上好大學,找不著好工作這件事之外,我們到底在擔心什么?
事實的真相是:
我們很多人,可以接受自己學習不好,但無法接受孩子學習不好;可以允許自己不優(yōu)秀,但是無法接受孩子不優(yōu)秀。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諷刺,我們總是在寬容著自己,而苛刻身邊最為親近的人。
我們?yōu)槭裁唇邮懿涣撕⒆硬粌?yōu)秀這個事實呢?還是我們從未被真正接納過甚至贊美過,以至于我們內(nèi)心對于想要變得更優(yōu)秀有著一種天然的執(zhí)念呢?這就像是一種投射,將內(nèi)心否認和不接納的一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以便自我攻擊不再那么嚴重。只是,當我們的孩子習得了這種愛的表達,未來,他們同樣也無法安放那些毫無由來的焦慮和自我攻擊。
3.我們要教會給孩子什么?
競爭之下,沒有人可以真的置身事外,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一浪高過一浪的焦慮淹沒過。作為這個社會當中最為普通的家長,當我們被牽扯其中,不得不去做出回應和選擇時,我們應該如何權衡,如何取舍,更要如何堅持?這恐怕是一個要命的難題。
一邊是無法逾越的體制,一邊是呼喚自由和獨立的生命,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在被標準化生產(chǎn)的同時,能夠有一定的自由空間完成個人的獨立成長和獨立思考?
就像我們需要思考“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孩子?想要看到孩子以何種方式長大成年,并用何種方式和態(tài)度存活于世?”一樣有必要。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把“魔鏡”對準自己,問一聲“不優(yōu)秀的自己一樣值得被愛嗎?”當我們開始看清內(nèi)在那個一直努力想要通過優(yōu)秀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的小孩時,可以試著安慰他一下:嗨,我愛你,無論你是誰,你永遠都是最好的自己。
當你與內(nèi)在那個矛盾的孩子和解,坦然接納當下并不完美的自己,你才會自解咒語,以愛、寬容和接納的心態(tài)看待并不完美的孩子,也能理解,那些由各種不完美統(tǒng)一起來的一切,才是自然而流暢的完美。
因為,這才是生命最為完美的狀態(tài)。
作者:閆春艷 關注生活內(nèi)在,探究尋常日子里的有趣事件,樂于以身試錯,思索解題之道。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347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8333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302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851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1864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