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videosgrais欧美另类,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人在沒得選的時候怎么辦?
作者:李松蔚 2020-02-19 20:27:22 心理百科

人對選擇的自由特別敏感。

同樣一件事,「我想這么做」和「我不得不這么做」,感受上有天壤之別。平常能隨時買菜的時候,有人故意少吃,不吃,餓肚子的感覺也很美好:我可以吃,但我不吃。但假如是因為食物短缺,不得不餓肚子,就沒法這么從容了。每天限量的進食,無論多少,對人都是一種折磨。不少節(jié)食的人,最近可能每天都要刷 App 搶菜。

因為沒得選,舒服的事也會不舒服。

這是人的本性,這種例子隨處可見。從制訂政策的角度,有一些應用的啟發(fā)。但我今天想談一個反向的角度:當我們在一個無法擺脫的處境里,感到不舒服,我們就要區(qū)分:這種不舒服有多少是「客觀」造成的,多少是因為「沒得選」?

區(qū)分兩者,有助于打開我們思維上的盲區(qū)。

比如,很多社恐的人找我做咨詢,他們不敢跟人交往,感到很痛苦。我的工作通常是陪他們發(fā)現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和人交往的。有趣的是,一旦證明了這一點,很多人就變得更「獨」了,更加心安理得地不去社交,甚至主動宣揚自己社恐(對,我本人也是這樣),拒絕大多數的社交場合,用獨處的時間思考和學習。所以他們「治好」的表現并不是社交,反而是更主動地享受獨處。——問題是,他們以前也在獨處,為什么那么痛苦呢?

痛苦不是獨處造成的,而是以為「沒得選」,不得不獨處,這才痛苦。一旦相信自己既可以選擇和人交往,也可以選擇獨處,一個人就可以客觀比較這兩種狀態(tài),從而發(fā)現獨處的魅力所在。

再拿疫情舉例,我們關在家,沒得選。

人在沒得選的時候怎么辦?

很多人都憋壞了,感覺這樣下去要崩潰??墒菦]有疫情時,很多人宅在家里是很開心的。父母催你出門走走,你還嫌麻煩。在家辦公?遠程協(xié)作?那更是夢寐以求的好差事?,F在高三的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一個個哭天搶地。但假如這學期正常開學,同時有一個政策:你可以選擇來學校,也可以在家自主復習——你相信嗎,有一些現在正在糟心的學生,會發(fā)現自己更愿意在家學習。

一旦可以選擇,不舒服的事也可能舒服。

但現在沒得選,我們的本能就開始抵抗了:「在家辦公/上課,這叫什么事??!效率太低了!我希望回到過去的生活!」其實,我們抱怨的時候,并沒有真的在考慮,「在家辦公/上課」作為一個客觀選項的真實效率怎么樣,或者可以怎樣提高。我們說它不好,只是在為自己爭取選擇權。

這有點像是人體自帶的一個安全閘。只要有被迫的感覺,安全閘就會自動啟動:不給我選擇?!不行!關閘!當機!用阻斷的方式保護自己,后面的通通不再考慮。旁人也許會問,現實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或許并不壞呢?——那也不行,它又不是我選的。而且,「現實中的狀態(tài)并不壞」,這種思想很危險。「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梗ㄟ@句真是魯迅說的)

這當然很有道理,這是我們的本能。

但有時候,這個本能也會形成盲區(qū),帶來損失。我們不得不呆在某種狀態(tài)里,就會因為這其中的「被迫感」陷于驚惶或憤怒,無法恰當應對。

所以在必要的情況下,不妨暫停一下這個安全閘。也就是說,暫時不去考慮選擇權的問題,直接去考慮當下的處境本身——哪怕它不是我們選擇的——但它作為一個選項客觀上怎么樣:我可以承受嗎?會有哪些困難和好處?困難怎么克服?哪些好處可以利用?是不是有這種可能,它對別人不好,對我反而是好的?就像獨處之于內向者,看起來是不好的狀態(tài),其實更符合一部分人的需要。

不能選擇出門,這很糟糕,但遠程辦公或許并不壞?確實有人發(fā)現,他們遠程辦公的效率反而更高,就算疫情結束,還會繼續(xù)考慮這種協(xié)作方式。我們經常會因為前者而拒絕承認后者的好。但仔細想想,也許它對一部分公司就是好的,也許對一部分職位是好的,或者對某些人是好的。

當然,也有可能想過之后,發(fā)現還是不好,那也正常。但至少我們想過了,這就不一樣。我經常聽到一些來訪者說:「我不喜歡這樣!」哪里不喜歡?他能說出很多個不好。那行,我們來一個一個解決。這時他又不樂意了:「為什么要我來解決?又不是我的問題!」每一個解決方案都能挑出毛病。這種時候,再怎么努力推動改變也沒有用。

他不是對解決方案不滿,而是對「沒得選」的處境本身不滿。他真正想說的是:「我根本不該面對這個,不是我選的。和它有關的我都不要!」

不由分說地關閉了安全閘。假如這種處境不改變,這種不滿就會延續(xù)很長,甚至是一生。

跨過這個不滿,就是我們說的「接受」。但它是一種冒險。因為「接受」聽上去像是一個軟弱的詞,會讓人想到逆來順受,任人宰割。所以我們心里有一個警告的聲音:「不能接受!什么事發(fā)生了你都只能接受,這太可悲了!」我覺得這個聲音也很重要,有時確實應該保持警醒。但你要知道,不接受的只是「沒得選」這一點,而不見得是客觀狀態(tài)本身??梢砸贿叢唤邮埽贿吳那膯栕约海骸高@么個狀態(tài),有沒有可能,其實對我也還好?」

你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就等于敲一敲你的安全閘,然后你可以自己決定它開著還是關著。

這也是選擇權。有些壞事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是沒得選。對此生氣是很自然的。你可以生氣,或者可以暫時不生氣,先把它看清楚一些,打算周全一些。這是在沒得選的時候,最后的一點選擇。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 心理測試焦慮抑郁癥測試冥想強迫癥心理健康雙相情感障礙智商測試綠帽情節(jié)抑郁癥社交恐懼心理恐懼癥心理咨詢情商桃花運社交恐懼癥九型人格心理測評系統(tǒng)焦慮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親密關系悲觀主義心理學產后抑郁回避型人格思維反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