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管教方式,其實與孩子的人格特質(zhì)有深遠的關聯(lián)。暴力、怒罵,未必能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有時候還很可能會塑造孩子不健康的…
最近有一本書叫作《深井效應》,講到說有位醫(yī)師去某社區(qū)做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改善了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醫(yī)療品質(zhì),居民們的某些行為卻還是一樣,環(huán)境的提升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后來去追蹤之后才發(fā)覺,許多行為是來自于童年時候經(jīng)歷的創(chuàng)傷,童年的負面經(jīng)驗走過都會留下痕跡,影響人的一生。
因此,父母的管教方式,其實與孩子的人格特質(zhì)有深遠的關聯(lián)。暴力、怒罵,未必能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有時候還很可能會塑造孩子不健康的人格。
教養(yǎng)孩子的真正目標
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本身一定會感到挫折,因為孩子本來就沒有辦法一次到位,但是,無論孩子多悖逆頑皮,父母一定要堅持選擇對的方式,來處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各式各樣的問題。
父母用棍子來管教孩子,是一種從外面控制的方式,無論是爸爸來打,還是媽媽來處理,等到孩子有天離開父母時,他還能活出父母期待的樣子嗎?
教養(yǎng)孩子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父母真的愛孩子,就要希望有一天,孩子長大離開父母以后,他會去做一件對的事情,這個才是父母在教養(yǎng)孩子時必須去思考的重點。
父母不需要為孩子的錯生氣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但是在社會上還是有很多看不見的角落,許多父母在碰到教養(yǎng)問題時,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因此只好用上一代流傳下來,最容易上手的打罵方式。打多了,小孩也無感了,因為小孩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只覺得父母的脾氣很大,這在親子關系中,只會徒增許多遺憾。
然而,當小孩很「歡」時,父母除了打罵之外,還能怎么做呢?劉慈惠老師分享自身教養(yǎng)孩子的經(jīng)驗,她的兩個兒子只差一歲半,年齡相近很容易斗嘴,一次出門途中,孩子在車上吵架,屢次勸阻都無效。后來,她把車子停下來,告訴孩子,「你們下車去自己解決問題之后,再上車?!顾J為這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是他們的責任,孩子應該要學習去解決問題,做父母的不需要為這件事情來生氣。
結果,她把車子停在路邊,至少等了十五分鐘,孩子才終于上車說,「媽媽,我們解決好了?!顾龥]有責備孩子,繼續(xù)開車前進。
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
在路邊等孩子吵架十五分鐘,不生氣也不插手試圖控制,這容易做到嗎?為什么劉慈惠老師可以有這么大的耐性?她說:「我就是學習堅持,我的信仰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會想到神怎么愛我們,祂不是常常給我們時間嗎?祂也不嚇我們。我們會信耶穌,就是因為我們知道神是一個愛的源頭,我們不是因為怕神,所以來信耶穌?!?/p>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是否也應該讓孩子感受到愛,而不是懼怕?如果孩子怕父母,許多他的真實面就會被壓到下面去,真正的愛不應該帶著刑罰和懼怕,因為「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7591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2487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434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22011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352107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