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再次聽到趙紅梅老師的課程,趙老師簡單明快的說話方式和講課風格我感覺跟今日的課程內容很搭——焦點解決短程心理咨詢技術(SFBT),由心感到整個課程體系安排的用心之處。
由于前兩周賈老師的基本技術課程以課堂練習為主,感覺大腦實時處于飛速運轉之中,燒腦而興奮;這周趙老師的焦點課程給我的感覺是大水漫灌、然后細品吸收,課程剛開始略帶些風格不適應的卡頓感,但是后勁十足,整個課程體驗還是蠻爽的!以下是我對本次課程的一些感受。
打破了我的思維模式。我的思維慣性是以解決問題為入手點,無論在現(xiàn)實問題上還是心理問題上,但是焦點技術讓我感受到可以不從問題入手,同樣起到煥然一新的感覺。
在與同學練習例外技術后,我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因為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了癥結上,感受癥結所帶來的不適,越聚焦越不適,而那些被我們忽視的或者習以為常的不被注意到的例外恰恰是我們曾經(jīng)的閃光點,當我們聚焦于例外,我們的思維寬度好像被打開,這些生活中的例外也是我們自己,為什么沒有被發(fā)現(xiàn)呢?原來生活中的細節(jié)點滴都值得被關注。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假設解決架構練習下,一首歌回蕩在我耳畔——許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奇跡、魔法水晶球、改變跡象給了我們一個憧憬和未來,我們是有勇氣和動力重新開始,變得更好!在這里,我想起一則故事:一位國王給三個兒子每人一盤金子,他對三個兒子說,分別把金子放進房間,然后用東西把房間的剩余空間填滿。
大王子開始用石頭填,二王子用草料填,但他們發(fā)現(xiàn)沒有辦法填的沒有空隙。小王子想出來一個辦法,他拿來一根蠟燭,蠟燭點燃,整個房間都填滿了燭光。假設解決架構是來訪者自己給自己點燃的一只蠟燭,這份希望和動力會填滿整個身體并朝著假設的未來邁進。
以上是對我的觸動,下面是我的一絲隱忍。我是喜歡追根溯源的人,也許有人喜歡說“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來滴,我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沒滴”(這是范偉小品中的一句話),我是那種既想知道我是怎么來滴,也想知道我是怎么沒滴那種人。如果我是來訪者,SFBT對于我就有些不過癮,好像根本問題并沒有被發(fā)現(xiàn),這也是焦點的局限性所在。
當然,這里的不過癮有我性格的成分,作為咨詢師需要把持住自己,畢竟應以來訪者為中心。
最后,再提起趙老師重復的一句話“你是怎么做到的?”這句魔性而有力量的一句話,我喜歡!這句話里邊蘊含著太多的寶藏!多問一問自己“你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周佳,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第七期心理咨詢實踐初級班學員。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33196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645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215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4970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972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