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videosgrais欧美另类,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谷歌效應 | 電子時代的記憶迷思
作者:靠譜心理 2021-09-23 16:40:32 心理百科

你遇見過這種情況嗎?

經常路過的寫字樓叫不上名字,剛看完時間可旁人問起卻答不出來,簡單的資料想憑回憶復述卻有困難……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在電子信息化時代,我們的記憶力仿佛和常用書本的時期相差甚遠。

這真的是因為人們的記性普遍變差了嗎?

電子設備真的像某些“專家”所言會將人變傻嗎?

上述結論固然有些危言聳聽,但電子設備對記憶也確有影響。

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谷歌效應”。

更博學 or 更健忘?

“谷歌效應”的名稱來源于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它指的是人們對那些能在網上輕易獲取的信息記憶表現更差。

以前我們會花費功夫和時間整理記憶紙質書上看到的內容,背誦親朋好友的生日及紀念日,在大腦中存儲各類零星的知識。

但現在的網絡檢索可以快速獲取各類信息,手機和電腦能用完善的系統(tǒng)分門別類地把個人事項安排得井井有條。

你似乎比以前變得更博學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幾乎所有領域的知識都能靠互聯網了解一二。

但你好像也比過去更健忘了,離開搜索引擎,有時甚至想不起曾背得滾瓜爛熟的詩句。

不少研究都證實了谷歌效應的存在。

2011年的一項實驗中,研究者們要求被試閱讀并在電腦上輸入40條常識。

其中半數被試認為他們輸入的數據將存儲在電腦上,另外一半則被告知內容不會保存。緊接著,所有被試都接受了后續(xù)的記憶測試,查看他們對實驗中涉及材料的記憶程度。

結果顯示那些認為數據并沒保存的人對40條常識的記憶明顯好于另一組被試。

顯然大家在潛意識中都覺得能輕易搜到的信息不必花功夫記憶,而由此導致的記憶習慣則是有利有弊。

谷歌效應 | 電子時代的記憶迷思

進化的大腦

盡管從表面上來看,谷歌效應讓人們對記憶這件事不那么“上心”了。但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大腦跟隨科技發(fā)展做出的適應性行為。

過去沒有便利的工具輔助,不管是瑣碎的事項還是重要的知識,都要依賴大腦回憶。即使可以把這些用筆記下來,寫在紙制品上的內容也不方便檢索,我們還是得記起去哪里翻找。

試想學生時代某些開卷科目的考試,即使可以翻著書作答,那些對內容不熟悉的人也因來不及查找答案而難以取得好成績。

但電子設備的出現讓我們不必記得所有繁瑣的事實,而是把大腦空間留給更重要的事情,減輕記憶的負擔。

從某種角度而言,我們的記憶習慣會隨著對電子化時代的適應逐漸“進化”,它讓人們在使用大腦時變得更加精準高效,也就是俗稱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谷歌效應的隱患

盡管科技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我們也比以往接觸到更廣博的信息。

但谷歌效應也有其弊端:對電子設備的過度依賴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生活體驗。

1. 過度依賴

如果我們習慣于把所有信息都存儲在電子設備上,而不去進行記憶,容易導致過度依賴乃至一刻也離不開它們。

有人在和電子設備短暫分離的時候會體驗到強烈的焦慮和不安,睡覺時放在手邊,甚至洗澡時也要帶著。

另外這種依賴也會導致人們在離開手機等物品時,沒辦法順利地完成簡單任務。

比如在出門購物前將要買的東西都記在手機上,假若軟件臨時出現故障無法看到筆記,哪怕只有五六樣東西,很多人也會無法完整回憶需要買什么。

2. 降低生活體驗

現代人習慣于在旅游,用餐,逛展覽的時候使用手機記錄這些瞬間,這固然能幫人更長久地存儲回憶,但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拍照片,而不是欣賞美景,品味美食,就會削弱對活動的體驗。

費爾菲爾德大學的研究者曾讓兩組被試區(qū)參觀博物館,其中一組要求盡可能多地給展品拍照,另一組則要求要求他們不要在觀看時進行任何形式的記錄。

游覽完畢后,實驗者測試所有人對博物館內陳列品的記憶,結果顯示那些拍了照的人能回憶出的細節(jié)明顯更少。

谷歌效應 | 電子時代的記憶迷思

克服谷歌效應

考慮到谷歌效應對人們的生活有一些消極作用,我們在利用好電子產品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其中的不利影響。

1. 有意識地搜尋信息

通俗地來講,就是要求我們在互聯網上檢索信息時要更加“帶腦子”,有意識地去攝取查到的內容,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瀏覽到想找的東西后,不加消化地使用。

此外在查找重要資料時,也要避免一心多用,把注意力專注在當前任務上,防止其他信息分散注意力。

2. 將想記憶的內容手寫下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俗語其實從大腦加工信息的角度講也非??茖W。

當人們將新知識手動寫下來時,會讓意識更加投入。

而吸收再重現信息的過程需要我們對內容進行深度的加工,這便幫助大腦將新東西記得更牢。

3. 適當給電子設備“放個假”

當然,想要降低谷歌效應,最直接的方法還是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

固然手機電腦等給我們生活帶來不少便利,但在面對簡單的記憶任務時,不妨嘗試更多地依賴自己的大腦,讓它處于勤于“鍛煉”的活躍狀態(tài)。

盡管信息化時代對各類電子產品的使用像是把雙刃劍,但整體來說它們還是幫人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將你“變傻”。

當你發(fā)覺自己可能對這些設備有過度依賴的傾向時,適當調整使用策略,有意識地鍛煉大腦,就能有效地消除諸如谷歌效應等心理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

谷歌效應 | 電子時代的記憶迷思

參考文獻:

Henkel, L. A. (2014). Point-and-Shoot Memories: The Influence of Taking Photos on Memory for a Museum Tou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2), 396–402.

Krockow, E.M. (Sept 8, 2021). Is the Google Effect Messing With Your Brai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stretching-theory/202109/is-the-google-effect-messing-your-brain.

Sparrow, B., Liu, J., & Wegner, D. M. (2011). 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 Science (New York, N.Y.), 333(6043), 776–778.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 無性婚姻社交恐懼癥安全感心理測試回避型人格自卑親子關系愛情挽回戀母情結智力叛逆自愈能力MBTI測試智商弗洛伊德產后抑郁恐懼癥正念心理學悲觀主義男人心理桃花運依賴型人格障礙焦慮人際關系容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