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學了很多,基本的技能張口就來,但做和知道是兩回事。咨詢是個技術活,更是藝術活。在咨詢前最先要學習的就是把知道的都放下,放下過去的那些框架,真正地傾聽你的來訪者。我們的基本技能課就是打造心理咨詢師的基礎實力功底。
在今天賈老師第一節(jié)心理咨詢基本技能課后,我花了一些時間回憶,將今天課堂中都發(fā)生的梳理了一番,之后問自己有哪些內容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以及有哪些思考。盡量在24小時內完成這個回憶的過程,擔心時間長了,艾賓浩斯曲線就要開始起作用了。流水賬般的回顧完,有兩點給我留下比較深的烙印:
1、積極關注的練習;
2、如何通過提問達到共情。
積極關注,覺察評判,放下評判
通過積極關注來建立好的咨詢關系是一切咨詢關系的開始,沒有基礎的信任和理解,之后的工作就很難開展。這個道理在很早的咨詢課程中就學習過了,也是老師們一再重申的內容。但是如何做到積極關注呢?如何傾聽?如何不評判?這些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內容,今天通過課上的幾次發(fā)言和練習,讓我逐漸能夠領悟到一些實操的方法。
首先覺察并且接受自己剛開始可能會帶著評判傾聽。當意識到自己在評判的時候,努力將評判控制在心里,不要表達出來。從上午的發(fā)言到下午最后一次的共情練習,我發(fā)現(xiàn)放棄評判也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只要我?guī)е闷娴男膽B(tài)來關注和傾聽,其實腦子里可能就沒有那么多時間去評判了。
而是忍不住想要問更多的問題來了解來訪者的想法。所以代替傾聽的是很多的好奇和想知道更多的心態(tài)。對于我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轉變。還不確定是否能應用到未來的咨詢中,但是這種非評判傾聽的意識還是在逐漸強化。
提出好的問題源自投入傾聽
第二個比較大的收獲是發(fā)現(xiàn)提問不再是那么困難的事情了。我個人很喜歡探究和挖掘,很喜歡問“為什么”。但是我發(fā)現(xiàn)“為什么”這個問題并不適合在咨詢中過多的應用,適當?shù)奶岢隹梢?,但是太多的“為什么”可能會讓來訪者和咨詢師都走入一個死角。自己做為一個來訪者的時候發(fā)現(xiàn)咨詢師的一些問題會讓我無法回答,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會對我的思考有非常大的幫助和質的改變。所以我能意識到一個好問題有多大的力量,也就更畏懼提問了。
而在今天課程最后的共情練習中,我成功地做到了對來訪者(同學)的積極關注,放下自己主觀的評判,認真的傾聽,并且嘗試理解她的處境,這時候一些對她想法不理解的困惑讓我自然而然的提出幾個問題,而這些問題達到了和她共情的目的。
因為有一些有意識的引導,這幾個問題同時也幫助她思考自己的困惑,這種感覺還是很棒的。所以當提問不再是為了質疑、建議和表達自己的時候,當提問真的是為了關注來訪者的時候,該或不該問什么就沒有那么困難了,帶著理解和關心的問題會脫口而出了。
最后的一個覺察就是自己還是忍不住希望幫來訪者解決問題,這種心態(tài)比較強烈。在接下來的練習中,練習更加信任來訪者,更加賦能,更加把那種“認為自己的建議對對方一定有幫助的心態(tài)”放下,相信來訪者才是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核心,是我的下一個小目標。
作者:王馨悅,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第八期心理咨詢實踐培訓初階學員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69445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7237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80443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57284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1652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