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一類名為“吃播”的節(jié)目在互聯網上興盛起來,點擊率頗高,很多深夜修仙的年輕朋友們都通過吃播獲取了一絲精神上的飽腹感。但近期一些吃播博主頻頻被爆出催吐、假吃等負面新聞,引發(fā)了網友熱議。
這種欺騙背后更值得思考的其實是我們與食物之間的關系。大胃王的背后可能不只有“吃”及其帶來的滿足感,也有可能是強迫性的進食行為和嚴重的精神障礙。今天巖讀就跟大家聊一聊“吃播”背后可能隱藏的精神問題——進食障礙。
01.什么是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 ED)是以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重、體型過度關注為主要特征的一組慢性精神類疾病。這些疾病通常會導致內心痛苦、身體機能受損、社會功能受損。進食障礙多發(fā)于青少年和年輕女性,但男性的進食障礙也是不容忽視的。近些年,進食障礙的發(fā)病率在東西方國家都有持續(xù)攀升。
根據最新的診斷標準,進食障礙通常包含三個類別:
神經性厭食癥(anorexia nervosa)
神經性貪食癥(bulimia nervosa)
暴食障礙(binge eating disorder)
01、神經性厭食癥
神經性厭食癥(anorexia nervosa)在所有精神障礙中死亡率最高,患者們通常不認為自己的身體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tài)之中。
神經性厭食癥的標志性特點包括持續(xù)的能量限制(例如:嚴格控制每一餐的卡路里攝入)、極其懼怕體重增長,變胖,或者長期采取一系列行為防止體重增長(例如:瘋狂鍛煉)、自我感知體重和體型有障礙。
我怕長胖不吃薯條和蛋糕就是有神經性厭食癥嗎?
當然不是。
和普通節(jié)食減肥的人群相比,被神經性厭食癥困擾的患者通常已經擁有非常纖細的體型和極低的體脂率,但出于對“胖”的極度恐懼,他們會持續(xù)性的控制卡路里攝入或者瘋狂鍛煉來減掉更多的重量。
在受神經性厭食癥困擾的患者眼中,減掉的重量永遠不夠,他們的身材總是肥胖和不完美的。慢慢的,患者們會吃的越來越少,半個蘋果,幾口無糖可樂就可能是他們一天的食量。
02、神經性貪食癥
神經性貪食癥(bulimia nervosa)比神經性厭食癥更加常見,并且患病人數還在持續(xù)性上升。
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神經性貪食癥的例子。在韓劇“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女二玄秀雅為了保持狂吃不胖的美女人設在每頓飯后都會去衛(wèi)生間催吐。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和神經性厭食癥一樣,患有神經性貪食癥的人也十分懼怕長胖。但是不同的是,他們不會餓著自己,反而會在短時間內(例如2-3個小時)暴飲暴食,然后再通過一系列不恰當的代償性措施將吸收進去的卡路里排泄出來以防止體重增加。這些代償性措施包括催吐、濫用瀉藥,利尿劑或其他藥物、禁食和過度鍛煉。
值得一提的是,神經性貪食癥通常很難被發(fā)現。因為患者一般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暴食,并且這種暴食行為和之后的代償性行為會秘密的進行,以至于身邊的親朋好友也很難發(fā)現。
03、暴食障礙
暴食障礙(binge eating disorder)是以反復發(fā)作性暴食為主要特征的。這種暴食行為通常表現為沖動、不受控制、反復發(fā)作。和神經性貪食癥不同,暴食障礙患者通常不會進行不恰當的代償性行為(例如催吐),因此暴食障礙更容易導致患者肥胖。
我在心情不好、壓力大時也會吃很多甜食和垃圾食品,那我算有暴食障礙嗎?
偶爾一次的暴飲暴食我們都會有,也許是心情沮喪,也許是壓力山大,但暴食障礙是反復多次的暴食行為,并且這種難以控制的暴食并不會讓心情變好,反而會讓患者在暴食后更加沮喪和羞愧。
02.為什么人們會被進食障礙困擾?
進食障礙的發(fā)病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是由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
人生而不同,基因決定了我們有的人就是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進食障礙。吃完飯后的飽腹感由多種神經化學物質決定,5-HT就是其中一種??刂?-HT表達的基因不同可能就會導致有的人比其他人更不容易識別飽腹信號,從而更容易有貪食傾向。
其次,每個人的人格特性不盡相同。有研究指出,完美主義、沖動-強迫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都與進食障礙息息相關。
除了上述先天誘因,社會文化壓力就像一個無形的手,推動著進食障礙的發(fā)展。隨著“以瘦為美”的西方文化進入我國,傳統(tǒng)的審美文化慢慢發(fā)生改變。近些年,女孩子們瘋狂追求類似“螞蟻腰”、“直角肩”、“大長腿“等模特型身材,男孩子們也被要求要“穿衣顯瘦,脫衣有肉”,“人魚線”、“八塊腹肌”樣樣不能少。一些時尚雜志和時尚博主也經常以如何減肥為話題吸引熱度,微博上五花八門的減脂、減肥套餐更是數不勝數,似乎“一胖”真的能“毀所有”。這些社會和媒體的宣傳都在暗示著年輕人只有身材苗條才是美,減肥減脂是當今社會的潮流。
青春期是進食障礙發(fā)病風險最高的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更容易被這種社會氛圍影響,從而過分關注于自己的體型和體重。青春期階段由于激素的變化,女孩子的體重會增加,體脂率也會上升,腹部、臀部、大腿都是脂肪容易堆積的地方。但受“瘦文化”的影響,青春期的少女們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胖子”、“小胖”等稱呼在學生時代也是見怪不怪了。
家庭因素在進食障礙的發(fā)展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父母對子女的過度控制、過度保護會使孩子感到缺乏自主權,從而通過拒絕進食、控制體重來反抗這種強行控制。其次,孩子與食物之間的關系也經常受到父母影響。我們經常在已經吃飽后被要求“再多吃一點”,在很想吃東西時被提醒“你今天已經吃的很多了,少吃點吧”。這種“善意的要求”會逐漸影響我們大腦感受饑餓和飽腹的信號,導致我們不能很好的享受食物帶來的愉悅感。
03.面對進食障礙,我們能做些什么?
“瘦”可能只是緣起,被掩蓋的情緒才是讓患者無法掙脫的枷鎖。缺乏安全感、焦慮、抑郁都可能促使患者們陷入“暴食-羞愧-補償”的死循環(huán)。所以對于患有進食障礙的人來說,找到根源問題比單純恢復正常飲食更加重要,只有知道為什么開始厭食、暴食才能更好的打破這個死循環(huán)。
01、“好好吃飯”無關痛癢
這句話約等于對抑郁患者說“開心點”,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反而會加重患者的絕望和無助。作為旁觀者,你要清楚,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所能做的是鼓勵他們尋求幫助,在康復過程中對他們的毅力給予肯定,傾聽他們生活中的困擾。
02、拒絕刻板印象
“你這么胖不像有進食障礙啊“、“你一個男生還會有進食障礙”諸如此類的刻板印象會使患者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更加羞愧,從而阻止了他們尋求幫助。這里特別要說明一點,雖然女性患進食障礙的幾率比男性要高,但這不代表男性不會有此類困擾。這種錯誤想法會使男性患者感到軟弱、丟人,從而更加隱瞞病情。
最后我想說,進食障礙的對立面其實并不是正常進食,而是自我接納。被進食障礙所困擾的人們往往渴望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渴望在生活中把握主動權。
如果你身邊有被進食障礙困擾的朋友,或者你自己也在這其中掙扎,請積極尋求幫助,堅持康復治療。
或許這中間有許多反復和掙扎,但請相信:你做得很好,你還可以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2013 ).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DSM-5? ), Chapter 18. Eating and Feeding Disorders.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2. Farstad, S. M., McGeown, L. M., & von Ranson, K. M. (2016). Eating disorders and personality, 2004–2016: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46, 91-105.
3. 申遠, 李春波, & 吳文源. (2003). 進食障礙的病因學研究進展. 上海精神醫(yī)學, (z1), 48-50.
4. Jenny Bryan. (2000). Eating Disorders. RSVP.
進食障礙測試表
看一看你是否有進食障礙?下面這個簡易的測試,可以讓你簡單了解自己的進食行為:
1、 半夜醒來過來,你信步到廚房,打開冰箱門,這時你腦子里的念頭是:
A、冰箱里有牛奶嗎?
B、 晚餐吃的是面條,還是排骨,或者沙拉?
C、 吃剩下的蛋糕太誘人,我最好在上班前吃掉它。
2、 最近一次量體重,發(fā)現自己又胖了兩公斤,你會:
A、試著24小時只喝果汁。
B、 繼續(xù)以前的食譜,只是少吃些。
C、 很失望,為感覺好些,吃些巧克力。
3、 工作繁忙時,你會:
A、不時的想吃東西,并總問自己 :是不是該吃飯了,晚餐吃些什么?
B、 你忘記進食而消瘦。
C、 盡量堅持有規(guī)律的進食。
4、 工作中發(fā)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會:
A、浸峪以放松自己。
B、 與朋友一起去喜愛的餐廳會感覺好些。
C、 去健身房鍛煉。
5、 在超市里閱讀包裝上的營養(yǎng)介紹時,你關注的是:
A、卡路里含量。
B、 脂肪含量。
C、 營養(yǎng)價值。
6、 經期綜合癥時,你會吃兩湯冰淇淋,然后:
A、把剩下的全吃完。
B、 當天不再吃甜食。
C、 放回冰箱。
7、 為了祝賀你最近的提升,你的朋友請你吃西餐,你會:
A、不點面包,點一些價格比平常貴的菜。
B、 不再管任何禁忌,盡情狂歡。
C、 魚或者是意大利通心粉,拒絕甜食。
8、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你經常:
A、還沒有到吃飯的時間,你已經吃了很多零食了。
B、 不怎么想吃東西,除非是你最喜歡的食物。
C、 需要經常被鼓勵吃完所有的東西。
9、 在下面的問題,請你用‘是’或者“否”回答:
A、無時無刻不在節(jié)食。
B、 每次吃油雜的食品和面食后都會后悔。
C、 每小時總有幾次想吃東西。
D、只吃無脂肪的食品。
E、 吃東西時總是不能洗嚼慢咽。
F、 愿意為家人、朋友的和睦關系而做任何事。
G、每天測量體重。
H、對體重無所謂。
I、 經常無精打采。
J、 腦子里總有適當的卡路里限度。
10、 在任何情況下,當你過分沉溺于食物中時,你會:
A、厭煩、憤怒、傷心或者壓力很大。
B、 在家人、朋友的關愛中,開心的不考慮自己吃了些什么。
C、 吃過之后就后悔了。
計算你的得分:
A B C
1、 1 2 0
2、 1 0 2
3、 2 0 1
4、 1 0 1
5、 2 0 1
6、 2 0 1
7、 1 2 0
8、 2 1 0
9、是否視情況而定
A 2 1 0
B 0 1 2
C 2 1 0
D 0 1 2
E 2 1 0
F 2 1 0
G 0 1 2
H 2 1 0
I 2 1 0
J 0 1 2
10、 2 1 0
答案-————你屬于那種人:
0分——12分
看來,你正是一位“減肥強迫癥”患者。
與那些吃零食讓自己滿意的人不同,這類型的女性總是否定自己的餓食欲,刻板的進食。他們總是擔心自己吃的太多會發(fā)胖,每次進食之后,又總是后悔自己吃得太多。
通常這類女性偏愛運動,他們可能與家人或朋友之間有矛盾,或者感情生活遇到麻煩,或者工作不順心等。在這種情形下,他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放進嘴里的食物。為了減輕體重,他們甚至拒絕出席宴會。漸漸的,這會形成一種減肥強迫癥。而他們的體重會突然的顯著的減少或增加。
* 建議:多了解一些你每天應該保證的營養(yǎng),并盡量達到。你應該擴大社交范圍,多參加團體活動,并努力告訴你自己:食物不會使你發(fā)胖,你只是因為尊重自己而進食。
13分——26分
還好,你是一位理智的進食者。
對你來說,食物只是生命的基本需要,與工作或交朋友一樣,但這并不是說你沒有享受進食的樂趣,正因為你對自己的體形很自信,很積極,所以不能拒絕進食。當你坐下來進食的時候,哪怕是一頓快餐,你也會吃光盤子里的所有的東西。
你一定是這樣長大的——當你饑餓時,你的父母會問你:“好象你餓,吃點零食嗎?”而不是“我是你媽媽,我要你吃這些零食!”因此,你從小就學會了尊重自己的需要,你留心自己對食物的需要,餓的時候,你會及時補充食物,而一旦吃飽了,馬上就停止了,你沒有任何的思想包袱。而工作或生活中,你總能理智的處理突然的變故。
* 建議:可能連你自己都不覺得你對食物有這樣理智的態(tài)度,保持你的良好習慣吧!
27分以上
你面臨另一種危險——你是一位食物迷戀者。
如果你新成代謝很快,你仍然可以放開大吃而不用擔心長胖,但大部分情況下,你會因為吃的太多而發(fā)胖。
大部分女性都會利用進食來滿足自己潛意識里的某種需要,有些人習慣性的逃避想吃卻擔心體重增加的矛盾,有些人情緒高漲或低落時,她們通常會大量的進食;而有些人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倒比平常吃的更多了,還有些人因為吃的太多而不知道自己餓不餓。
* 建議:你可以記錄一下一周內每次進食的內容,阻止自己瘋狂的進食也會讓你不至于肥胖。
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當你特別想吃東西的時候,讓自己忍受半個小時,然后再問自己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可能只想和朋友閑聊或透透氣而已,即使都不是,你一定也不會向像剛才那樣想吃東西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91835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0048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86922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2900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77745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