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雖然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是還是有部分人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心理壓力特別大,比如: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社交隔離,經濟壓力等變化已經對公眾的心理健康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由疫情引起的焦慮和恐懼,是自我保護意義下的本能反應,比如強迫癥的過度情結,過度檢查,過度思慮和思想上的反芻,都是與現(xiàn)實不符的過高焦慮水平所導致的不適應行為,那么如何應對因疫情出現(xiàn)的心理焦慮?
如何應對因疫情出現(xiàn)的心理焦慮?
首先要對自己的焦慮情緒敏感,善于識別,包括精神心理的變化,是否存在不安,擔心,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下降,失眠等;軀體方面的變化,是否出現(xiàn)心慌、心跳加快,胸悶,氣短,惡心,腹脹,消化不良,頭暈,手抖,麻木等。
合理關注疫情:
“定時”而非“時時”。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機、電視不斷推送的信息上,情緒就會隨著信息起伏波動,即使有了暫時的“掌控感”,代價卻是“心累”和正常生活節(jié)奏的紊亂。要正確看待疫情,從正規(guī)途徑了解疾病相關常識,避免災難性想法。
充實生活:
做些有意義的活動,例如每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改善情緒。
學會自我減壓:
聽輕音樂,做一些放松訓練等等。這是傳染病最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理想狀態(tài)下,我們有效地消滅家長焦慮情緒這個“傳染源”,將是最大的勝利。
必要時尋求專業(yè)的幫助。
切斷傳播途徑:
保持社會聯(lián)系的同時,要以積極主動的方式互相關心,建立支持系統(tǒng),避免傳遞負面情緒。如果出現(xiàn)了負面情緒,需要相互幫助,進行正面的引導,疏解,轉移。
保持社會聯(lián)系:
彼此給予支持。面對疫情帶來的風險之中,密切的家庭聯(lián)系和社會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親友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自己的朋友此時正在做些什么,找到互相幫助的方式。對于弱勢人群,如兒童和老年人,盡力給予更多鼓勵和生活上的照顧。隨著防控時間的延長,彼此的支持能夠讓人們更持久地應對困境。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29690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2042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00203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5995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7381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