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悲慘的,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沒錢,但是沒錢真的沒有幸福么?真的有錢才會幸福么?應該不盡其然,小編認為生活的幸福與否是根據(jù)心理狀態(tài)而定的,跟金錢無關,但是小編說的并不算,下面讓我們從心理的角度來剖析一下錢和幸福究竟有沒有關系!
金錢和幸福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下面我們來舉幾個例子為大家說明試一下:
一、根據(jù)心理學這馬丁賽里格曼的積極心理學對很多國家進行過對生活現(xiàn)狀是否滿意的一些相關調(diào)查;
調(diào)查研究表明,購買力達到一定的程度造成人民對于生活的滿意程度提高,但是僅僅限于這個模糊的界限,當收入持續(xù)增長后,雖然購買力進一步提高,但是并沒有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由此可見,經(jīng)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的標準下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是由心態(tài)決定的!
二、大家有沒有聽過伊斯特林悖論呢?所謂悖論指的是難以解釋的現(xiàn)象,這個悖論無法解釋的是在通常的情況下有錢人會比窮人更幸福一些,但是在達到一定的臨界點之后收入提高并不會增加幸福感!
三、普林斯頓大學曾經(jīng)也做過類似的調(diào)查,同樣在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不會對幸福感產(chǎn)生提高!
由此可見,生活是否幸福并不是金錢決定,而是心態(tài)!
為什么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生活幸福感不會顯著提升?
一、所謂的幸福感其實并不是一個人的自我感受,它是通過與周邊的比照獲得的一個心理暗示,當發(fā)現(xiàn)比周圍人生活的更好的時候幸福感就油然而生,反之則會缺乏幸福感;
這里又出現(xiàn)了一個悖論,當你認為沒有你的比照群體生活幸福的時候,那么你的比照群體會不會同樣沒有幸福感呢?比照群體的比照群體?這是個客觀的不實際的對比,也就說金錢并不能決定幸福感,這僅僅是通過自我的主觀比照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心理暗示!
二、這里我們用到了邊際效用遞減原理,所謂邊際效用遞減原理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nèi),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xù)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可能這么說很復雜,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當我們口渴的時候看到誰就想喝,第一口感覺是世界上最好喝的飲料,當喝掉一桶的時候不僅不會覺得好喝,甚至會覺得惡心,也就是說同樣的收益對于不同的情況效果同樣不同;
也就是說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金錢對于人的心理暗示會逐漸降低,幸福感也就不再提升了!
怎么樣才能通過有限的財富增加幸福感呢?
一,同樣的一筆錢,不要去花在一些物質(zhì)上,應該花在一些通過僅有財富能夠體驗的事情上,獲得親身體驗總比一件死物來的長久!
二,同樣一筆錢不要一次性花光來體驗一些最喜歡的,嘗試分成幾份,多體驗幾次第二喜歡的。
三,將享受延遲,也就是說不要著急去享受什么,先去做一些并不是非常喜歡的事情,再做喜歡的事情會比直接享受更加幸福!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50066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01853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16216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792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226697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