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有兩則備受熱議的中老年阿姨事跡、一則事件是一位48歲的阿姨遭受抖音上“假靳東”的感情欺騙。
另一則事件是一位58歲的阿姨自駕游逃離壓抑的婚姻生活
在這兩段新聞中,兩位阿姨似乎因為婚姻、家庭中的種種壓抑重新尋求生活中新的出口,這兩位阿姨在快要步入老年的年紀關口,似乎在情感上、生活上想要重新為自己而活一次。
01、性別失衡社會環(huán)境下的老年女性
在他們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社會氛圍、“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家庭模式是常態(tài)。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之下,許多女性在原生家庭中就飽受著重男輕女的輕視,她們成年后又懵懂地從原生家庭走進婚姻家庭,她們成為操勞的妻子、疲憊的母親。
她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往往沒有受到好的教育,并且與同年齡群體的男性群體相差甚遠。根據(jù)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結果,1982-2000年,我國未上過學的老年女性高于老年男性35個百分點左右,2010年之后的統(tǒng)計結果中這項差異仍然達到了20的百分點左右。
并且文化層次越高,性別差異也越大。我國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年男性比例遠遠高于老年女性。1982 年,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占比分別為8.10%和0.90%;2000年,該比例分別上升至 24.32% 和 7.38% ; 到了2015 年該比例分別為40.76% 和 22.80%。
因為社會地位、家庭地位較低,這些年代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更低,而受教育程度低反過來又加劇了這一批女性在社會經(jīng)濟地位中的不平等地位。
到2015年,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在就業(yè)率上仍然相差17.58個百分點。老年男性首要的生活來源是勞動收入,并且更加多元化。而老年女性的主要生活來源始終是家庭成員的供養(yǎng),經(jīng)濟獨立性較低,養(yǎng)老的基礎和保障面臨更大的風險。
雖然統(tǒng)計結果都顯示老年女性的壽命更長,但是活得更長不代表活得更健康,數(shù)據(jù)顯示老年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更高、自評健康相對較差、失能比例較高、認知障礙風險也更高。
可見,這些因素不僅僅影響到老年女性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還與與老年期的認知功能的維持、心理身理健康都息息相關。
紀錄片「女子宿舍」
02、老年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困境
上一輩的女性她們進入婚姻之后許多都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家庭模式。在許多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和鄉(xiāng)下農(nóng)村,許多老一輩女性在家庭婚姻中面臨著更加不利的地位。
她們往往是那個“家庭照料者”,每天起早貪黑為全家人買菜做飯、收拾家務、照顧丈夫和孩子的生活起居。有孩子之前,她們是家里的妻子,她們的生活重心是照顧家、照顧丈夫。有了孩子之后,她們是家里的母親,她們的生活重心又納入了對孩子所有生活瑣事的操心操勞。
她們有的沒有工作,像小編的奶奶、外婆那一輩大部分女性沒有工作,她們的工作場所是家庭。有的女性可能有一份薪水不太高的普通工作,她們需要兼職工作上的事務以及家里的活兒。
她們在家里往往沒有太大決定權,家里的大事兒自己說了不太算。甚至許多這一輩的女性還延續(xù)著傳統(tǒng)家庭模式,與丈夫家的父母同住,她們可能還需要處理和婆婆之間的“婆媳問題”。
小編現(xiàn)在還清晰記得在一次訪談研究中,一位被試阿姨提及自己不幸婚姻中丈夫和婆婆對自己的欺壓而委屈痛哭。
紀錄片「女子宿舍」
等孩子長大之后,她們還要格外操心孩子的工作、婚姻和家庭。她們到了退休年齡往往會主動或者被動地選擇幫兒女帶小孩。
她們中的許多人仿佛在不同的家庭角色中轉(zhuǎn)換,為不同的家庭角色賣力工作。為婚姻和家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她們在婚姻家庭中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呢?
研究結果卻發(fā)現(xiàn),雖然老年人都期望能夠從配偶那里得到更多的物質(zhì)支持和情感支持。但是女性老年人感知到了更大的情感支持差距,也就是說,相較于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在婚姻中實際得到配偶的情感支持和期望得到的支持有更大的落差。而配偶的支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夫妻之間的依戀質(zhì)量進而影響到婚姻滿意度。
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女性在婚姻中的一些困境,她們中的許多人為家庭操勞了大半輩子,不停地轉(zhuǎn)換著角色,但是可能也在這些角色中逐漸地迷失了自己。
03、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的雙重壓力
老年人本就是弱勢群體,老年女性可能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更別提那些居住在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的農(nóng)村老年女性群體,她們身上可能承載著太多的偏見、歧視和社會性漠視。
紀錄片「女子宿舍」
她們中的許多人不僅僅在婚姻家庭中過得不如意,就像開篇新聞截圖中提到的兩位阿姨那樣。并且許多老年女性到了后期還要面臨喪偶帶來的多方面困境。傳統(tǒng)家庭模式中“男大女小”的年齡搭配和男性本身平均壽命較女性稍短,導致了許多老年女性很早就要面臨喪偶。
喪偶對于她們而言不僅僅是情感和心理的打擊和獨居帶來的困難,許多老年女性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收入,失去伴侶之后面臨的經(jīng)濟困難也會更大。
并且喪偶老年女性的再婚狀況也特別不樂觀,喪偶給老年女性帶來的寡居要遠遠高于老年男性,尤其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女性喪偶老年人是老年婚姻市場中的最弱勢群體,再婚幾率要遠遠低于喪偶男性。
一方面可能因為老年男性再婚的首選對象一般是比自己年輕的女性;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傳統(tǒng)觀點導致的老年女性再婚阻力更大,有的子女不同意,有的會面臨哪方來養(yǎng)老的復雜問題。
紀錄片「女子宿舍」
也許,開篇新聞中提到的那兩位中老年女性也并不是個例和少數(shù),她們委屈地過了大半輩子,突然有一天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困境,想要走出來,想要尋求一個新的情感出口或者新的生活方式。
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對她們的行為方式去做出怎樣指點和評價,我們更應該看到有這樣一個群體,她們的人生可能飽受著社會和家庭的漠視,她們太需要被看到。
參考資料
[1] 王雪輝, 彭聰. (2020). 我國老年人口群體特征的變動趨勢研究. 人口與社會(4).
[2] 王大華, 張明妍. (2011). 老年人配偶支持的特點及其與夫妻依戀、婚姻滿意度的關系.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02), 195-201.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58194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6510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9174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6265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8633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