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越老越不中用。這句話仿佛給我們一個暗示,“變老就意味著各方面能力都下降了”。確實,已有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健康、心理機能和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退化。
可是變老以后,我們真的在各方面都不如年輕時候的自己了嗎?
答案是不對。
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比年輕人有更少的消極情緒,對于當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研究者也發(fā)現(xiàn)了老年人有更低的抑郁危險。這都表明老年人的情緒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并不是呈現(xiàn)下降趨勢,甚至相比年輕人具有優(yōu)勢。
這種情緒體驗上的提升與老年人在認知能力、身體健康等方面的下降形成了矛盾,心理學家將這個現(xiàn)象稱為“老化悖論”(paradox of aging)。
這一現(xiàn)象貌似出乎我們的預料。
我們通常會認為,身強力壯、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來完成特定任務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
那么為什么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卻這么樂呵呢?
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心理學家們提出了著名的社會情緒選擇理論。它認為人有兩種社會目標,分別是未來定位的目標和現(xiàn)實定位的目標。
當未來的時間被評估為有限時,人就不再關注未來,而將注意力轉向現(xiàn)實定位的目標,追求現(xiàn)實的體驗,通常是情緒體驗。
所以,對于能夠感知到時日無多的老年人,情緒管理就是他們生活中的核心事件。
相比于年輕人在時刻操心自己的前途,老年人每天更關注自己高不高興。
老年人在情緒上相對優(yōu)勢也會帶來認知上的部分“提高”。
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老年人在記憶和注意的領域會出現(xiàn)“積極效應”——老年人對于積極信息的加工維持得較好。相比于注意和記憶消極的信息,老人們在關注積極信息時更不容易分心、記得更牢。
“老化悖論”啟示我們,變老不意味著無止境的衰退和下降,也有更多的愉悅和快樂。
參考資料:
[1] 申繼亮,陳勃,王大華. (2000). 成人基本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狀況研究. 心理學報, 32, 54–58.
[2] 伍麟,邢小莉. (2009). 注意與記憶中的“積極效應”——“老化悖論”與社會情緒選擇理論的視角. 心理科學進展, 17(02), 362-369.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8245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8995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1270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1836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4961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