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早的一批90后已經(jīng)30多歲了。時光飛逝。遙想當年,90后被稱為是“垮掉的一代”。
然而今天,90后已然進入了育兒大軍的行列,成為了新一代的父母。
相較于物質(zhì)貧乏依然堅強帶娃的70后,和物質(zhì)欠佳開始學習科學養(yǎng)娃的80后,90后被稱作是“覺醒”的一代父母。
何為“覺醒”?
我們上一代的父母們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重點關注的是物質(zhì)需求,認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能養(yǎng)大了。
她們尤其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認為孩子睡懶覺、熬夜、不按時吃飯甚至是罪大惡極。
但是90后當父母養(yǎng)育孩子時,卻認為偶爾不吃飯吃零食也沒問題,偶爾睡睡懶覺也是可以的,只要孩子覺得開心就好。
從注重物質(zhì)需求轉變到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這就是一種覺醒。
這種意識覺醒讓90后在面對自我時更加坦然,在面對父母時更加理解,在面對孩子時更加尊重。
有人這樣形容90后當父母的現(xiàn)狀:一面治愈自己、一面和解父母、一面保護孩子。
01、養(yǎng)娃的同時,我看到那個童年的自己
二姐張歆藝曾在綜藝節(jié)目中回憶自己的童年:我不愿意回去,因為我小時候太苦了。
上中學時還在穿爸爸的老膠鞋,連屬于自己的牛仔褲都沒有,自己的衣服還是媽媽拆了舊毛衣織的……
她渴望擁有自己的白球鞋,媽媽承諾“只要你考到班級多少名,就給你買一雙白球鞋”。
她說自己從沒有那么努力,終于考到了媽媽的預期的名次,但媽媽還是食言了。
童年沒有得到的,她念了一輩子。
后來有了孩子,她才慢慢意識到,自己需要被治愈。
張歆藝的兒子想要一個帳篷,于是她們一起在網(wǎng)上挑了一款有星星燈的帳篷。
把帳篷搭在房間里,在黑暗中把星星燈點亮,兒子高興得不得了,表示要睡在帳篷里。
雖然帳篷太小,睡著格外難受,但是看著小孩子幸福的樣子,張歆藝依然覺得很幸福。
網(wǎng)友還曾說過這樣一個經(jīng)歷:
她和老公帶孩子去游樂場玩,在準備回家時看到有賣類光劍玩具,老公表示不僅貴還劣質(zhì),回程的車上還不方便帶,要不就不買了吧。
孩子失落的眼神讓她想起了她的小時候曾經(jīng)想買一個氣球,但是媽媽說氣球一會就爆了不劃算,堅持給她買水果糖,自己非常的傷心和失望。
為了不讓孩子失望,她帶著孩子去買了他們喜歡的玩具,也給當天游樂場的活動畫上了圓滿又開心的句號。
“想想我們小時候,誰沒有夢想過這樣的童話場景呢?”
有時候幫孩子圓一個夢又何嘗不是在幫自己圓一個夢呢。
看到孩子想要一個童話般的帳篷時,就想起了自己童年渴望的一雙白球鞋,想起了童年時自己渴望的“公主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成年后才有了自我治愈的意識和覺醒。
治愈自己的過程,直面童年時的沒有得到的需求,勇敢地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把自己轉換到孩子的角色,回想起自己還是孩子時,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是什么,又更渴望得到什么。
我們意識到,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更治愈了自己。
02、我成為了父母,也原諒了父母
當父母后,我們的覺醒還在于審視自己與父母的關系。
在去年春節(jié)檔,《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成為最大的熱門。
電影中討論了母愛、親子關系以及關于遺憾的故事,但是電影的深處其實講的是與父母和解。
在成為父母后,我們也與父母達到了和解。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么有了孩子后就會與父母和解了。
熱門回答是這樣的:
網(wǎng)友自認為是乖乖女,但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發(fā)現(xiàn),對父母的理解還沒有那么深。
現(xiàn)在懷孕、產(chǎn)檢的條件很好了,網(wǎng)友還是覺得難受和辛苦。
但媽媽當時懷孕沒有產(chǎn)檢,沒有休息,生孩子當天都還在干活。
現(xiàn)在坐月子,媽媽、婆婆、老公三個人一起照顧孩子和產(chǎn)婦,網(wǎng)友還會因為喂奶、換尿不濕而焦躁不安。
而以前的媽媽自己照顧孩子、還得干活賺錢。
孩子漸漸長大,各種科學育兒的方式讓我們更加心安。
而以前媽媽不知道孩子整晚哭是因為腸絞痛,只能一夜一夜地抱著哄。
心理治療師蘇連軒曾說:一個孩子在心理層面上與父母和解,才算真正開始長大。
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才逐漸理解到:
受時代的現(xiàn)實條件所致,父母在努力保障我們的溫飽,精神養(yǎng)育卻是無心無力。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學會了自我與家庭成員關系的審視。
當我們回顧自己的原生家庭時,切身地去理解父母的時代、認識父母的艱辛,認識到時代與時代之間的不同,所導致育兒觀念的千差萬別。
父母都是為孩子好,只不過他們能做的有限。
俗話說“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在養(yǎng)育孩子的路上,我們原諒了父母,也與父母和解。
03、尊重理解保護,和孩子共成長
前段時間,某電商平臺發(fā)布了《2021年度兒童商品趨勢報告》,其中有幾個數(shù)據(jù)非常有意思:
90后育齡婦女已經(jīng)成為了媽媽群體的主要構成部分,主力軍大致是26-35歲。
作為新生代爸爸,90后男性更愿意陪伴孩子成長,62%的90后男性愿意成為全職爸爸。
90后拒絕老一輩的經(jīng)驗帶娃論,而是崇尚科學帶娃,60%的90后媽媽曾付費學習母嬰知識。
除了在消費上可以看出90后父母育兒獨特的見解外,在日常的教養(yǎng)中也可以看出90后育兒的特別之處。
抱臂圍觀式育兒:孩子趴在地上放聲大哭耍賴要玩具,父母不愿意買,于是等孩子發(fā)泄情緒,不走開也不講道理,只是圍觀。
反向育兒:孩子不好好寫作業(yè),算個數(shù)學題如坐針氈。于是反其道而行,讓孩子當老師,給父母講題,寓教于樂。
硬核育兒:“懶癌母親”自己早上睡懶覺,孩子早早地起來喝奶、穿衣服、閱讀繪本,還不舍得吵醒媽媽。
不得不說,90后當父母一如既往的有個性,但背后的深意其實是更加理解孩子。
我們更愿意花時間去學習怎么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注重孩子的內(nèi)心,更加注重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
90后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永遠把孩子當作是獨立的個體,不再用“聽話”來要求孩子,只是想讓孩子更開心和快樂。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對于養(yǎng)育孩子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
90后父母無疑也是最焦慮,但也是最幸福的父母。
在養(yǎng)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邊治愈自己注重自我成長,一面和解父母親情再度升溫,一面保護孩子給孩子最大的自由。
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孩子,雖然辛苦,但看到孩子的笑顏,我們內(nèi)心更加地幸福。
每一代的父母都是偉大的父母。
但我們更期待我們的孩子因為我們的不同而成為不一樣的孩子。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6818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4237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0137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1409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5085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