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個不同觀點。僅是不同觀點哈。也不代表個人意見哈。只是說,這問題不用當個問題上綱上線引起自己的焦慮。
我們就是太愛焦慮了,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找人問題,就是找環(huán)境問題。這就是焦慮的表現(xiàn)之一了。
我兒砸的班主任有個上三級的兒子。她的教育借鑒性比較高。因為有同款兒子嘛,不光理論儲備還有實踐經(jīng)驗,
因為教務繁重,我們聊得非常少,除了大問題都是匆匆交流,快速溝通。
但,每次與她對話以后,我都有種醍醐灌頂之感。
說到孩子的關注力,我們還真就此談過不到五分鐘的話。我說了我的擔憂,就如同你們的擔憂,一模一樣。
她的回答如綿里藏針,讓我一下沒了語言。
"時代不同了,也許同時做幾件事在他們那個年代是一種必備技能。你想啊,就是我作為一個教育者,現(xiàn)在為了適應快節(jié)奏的工作,一邊批改作業(yè),一邊發(fā)布家校通,一邊還要回復qq群里家長的各種提問。有時還要同時聽著校園FM。所以,專注力有,可以。沒有,也沒必要緊張。"
聽君一席話,我真的不再困擾了!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專注力就是一心一意干一件事。鋼琴老師其實是最為在意專注力的。比其他老師都更看中孩子的專注力。
因為手腦腳要三方協(xié)調,并且有時要反方向協(xié)調。稍有不注意就在一個地方重復出錯。錯成習慣,改到哭,比新學曲目還磨人。
但是,鋼琴老師也曾說過兩個觀點:
一是在寫作業(yè)時,聽莫扎特非常有助于大腦思考。尤其高考沖刺階段的孩子。具體原因很復雜,和莫扎特的曲風有關系,
這是個科學系統(tǒng)的觀點,已經(jīng)得到驗證,如要深究可以上知乎提問去試試。
二是,練琴過程中,就連郎朗也可能跑神。跑神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跑神。
能快速拉回思想,這也是練琴帶給孩子的優(yōu)勢之一。放在其他學科同樣適用。
獨角凳、抽積木塊、舒爾特方格、穿珠子、夾豆子…這些我們都干過,
但孩子他就是個思維比較跳躍的性格,好難改變不說,我倆擰巴得常常你不理我我不理你,收效甚微,
這與孩子本身的性格有莫大的關系。
那么,不能讓他專注于一件事。我就另辟蹊徑,條條大路通羅馬嘛既然你能手下彈奏,嘴上還跟我說玩具游戲,
那么好吧,把你的一心兩用用到極致。你來譜曲,我來填詞,我們一起愉快的背唐詩吧,
與其將精力浪費在你的短板,不如發(fā)掘孩子的優(yōu)勢無限放大省力,還能偶爾母慈子孝一下。
以上內容來自群友的經(jīng)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借鑒,少點焦慮多點理解,避免下面的誤區(qū)!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58441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526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423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66508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164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